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4年01月24日

坚持和发展好新时代“枫桥经验”

□ 张米良

以“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闻名的基层治理“枫桥经验”产生于社会主义时期,发展于改革开放新时期,创新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并展现出持久旺盛的生命力。2023年是毛泽东同志批示学习推广“枫桥经验”60周年和习近平总书记指示坚持发展“枫桥经验”20周年。我们要坚持和发展好新时代“枫桥经验”,进一步提升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法治化水平,持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更加注重党建引领。“枫桥经验”既是基层党组织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的实践创新,也是党的群众路线在基层的生动体现。“枫桥经验”之所以永葆生机和活力,归根结底在于坚持党的领导的根本原则和坚守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要发挥党组织总揽全局、统筹协调的领导核心作用,持续巩固党在社会治理多元主体中的领导地位,实现治理行动与党的主张要求有机融合、相向而行。要坚持和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牢固树立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持续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更加注重群众主体。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好、发展好新时代‘枫桥经验’,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紧紧依靠人民群众,把问题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要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一切从人民利益出发,以人民为中心,相信群众、依靠群众、组织群众、发动群众,一方面,要走到群众中间,与群众坐一条板凳,让群众愿说话、说心里话,真正了解群众愿望诉求;另一方面,要让群众成为社会治理的主人公,充分发挥群众的主观能动性和聪明才智,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众人商量,形成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监督和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共享的治理体系,使群众成为基层社会治理的最大受益者、深度参与者、好坏评判者。

更加注重法治思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领导干部尊不尊法、学不学法、守不守法、用不用法,人民群众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并且会在自己的行动中效法。领导干部尊法学法守法用法,老百姓就会去尊法学法守法用法。”要在传统文化、道德感化、乡治教化的基础上,突出法治在矛盾纠纷预防化解中的地位和作用。要把各种矛盾纠纷化解纳入法治轨道,构建调解优先、分层递进、司法兜底的多元化解工作体系,让群众在法律框架下分清是非、在权利义务统一中判断对错,从根本上实现定纷止争。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加强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确保各项决策遵循规律、切合实际。要加强普法教育,引导群众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

更加注重数智赋能。强化科技和信息技术支撑,推进治理方式由传统治理向现代智慧治理转变,完善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让数据多流动、群众少跑腿,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效能。通过新媒体新技术赋能,促进调解、仲裁、行政复议、行政裁决、诉讼、信访等处理流程协同互动,人防、物防、技防、心防并举,资源共享、信息互通、工作联动,构建矛盾纠纷多元化解闭环链路,对苗头性问题进行预测预警和矛盾纠纷形势综合研判,依法有效化解社会矛盾纠纷,真正做到“致广大而尽精微”。

(作者单位:贵州洛贯经济开发区管委会)

--> 2024-01-24 1 1 黔东南日报 c240339.html 1 坚持和发展好新时代“枫桥经验”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