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通讯员 车逢路 邰胜瑶) 近年来,镇远县充分利用区位资源等优势,把肉牛产业作为助推乡村振兴的主导产业,引导全县肉牛养殖户成立联合社抱团发展,探索创办集采购、运输、养殖、诊疗、销售为一体的“小牛超市”产业模式,着力解决买牛难、买牛贵、品种差等难题,构建肉牛产业产销一体化格局。
最近,镇远县羊坪镇“小牛超市”正利用东西部协作资金对“小牛超市”进行规划升级改造,为明年全县的肉牛中转、销售提质增效。
“我们‘小牛超市’得到东西部协作资金300万元,对‘小牛超市’升级进行改造,升级后‘小牛超市’可周转小牛超12000头。”吴钦泽告诉笔者。
镇远县地处贵州省东部武陵山区的斜坡地带,属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区,一直有着养牛耕地的传统。近年来,镇远县推进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引导各种资源要素集聚,肉牛产业成为镇远县重点产业之一。
“温润的四季不仅适合肉牛养殖,还能让牧草生长,全县有30万亩的草山、草坡,年产牧草和农作物秸秆十来万吨。另外,青酒量产后,日产300吨酒糟。适宜的气候和充足的饲草料,为肉牛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县农业农村局饲草饲料站站长陈礼付说。
肉牛产业前景广阔,成为镇远县战略性产业后,养殖量大增,本土牛犊已无法满足养殖户需求。一时间买牛难、买牛贵、品种差、效益低成为镇远县肉牛产业高质量发展必须迈过的一道坎,“小牛超市”应运而生。
“每一头牛都有一个独有的编号,在显著的位置张贴上牛的品种、产地、入场时间、采购底价、运费、疫苗、保险等十几项明细,价格透明,供客户选择,让养殖户选购明明白白,买得放心、安心。”“小牛超市”技术员杜娟告诉笔者。
镇远“小牛超市”是在县、镇两级党委政府的支持下,由羊坪镇肉牛养殖大户利用多年积累的资源,按照“地域相近、需求相同、技术相通、市场相似、资金互助”原则,联合县内多年来主要从事肉牛养殖、销售的10个农民专业合作社,抱团发展合资注入2200万元,于2021年12月建立“小牛超市”,引入北方优质品种牛犊,满足当地养殖户需求,降低养殖风险和养殖成本,提高养殖效益。
“我们在东北设置引种基地,有6名养殖经验丰富的人员专门负责选购牛犊,把好‘引种关’和‘防疫关’,获得合格证明的优质牛犊方可运输至‘小牛超市’,落地贵州后再调理15天,把好‘质量关’,体况正常后方可销售,有效降低养殖户买到病牛的风险。”“小牛超市”负责人吴钦泽说。
养殖户在“小牛超市”选购肉牛后,“小牛超市”还提供养殖、防疫、保险、回购等多重服务。我们以高于当地市场价每公斤0.4元的价格回购养殖户的肉牛。回购的肉牛主要销往湖南、广东等东部市场,目前年回购销售超6000头。
“小牛超市”以牛犊品质好、价格合理透明、技术支持、包回购等优势,服务于本地和周边养殖户,也吸引了关岭、榕江、三穗等地养殖户前来选购,大小订单纷至沓来。
“我在‘小牛超市’买了接近40头牛,服务比较好,牛的品种比较好,售后这边也比较到位。他们这边承诺,出栏包回收,给市场价高出四毛钱,我养起很放心。”肉牛养殖户贺诗凯笑道。
为壮大产业链,镇远县积极推广“小牛超市+农户”合作方式,鼓励农户从“小牛超市”购买品种优质的小牛养殖,由县农业部门牵头,会同“小牛超市”技术服务保障团队和全县养牛大户技术人员组建服务团队,全力纾解养殖技术难题,激发农户积极性和主动性,不断壮大产业总量。
“我们抽调县、乡农技干部组建服务团队,为农户提供牛犊选购、布病检测、运输应激处理、常见病防治、育肥实用技术等培训和指导,全力纾解养殖技术难题。截至目前,已发放《肉牛养殖技术手册》2400余份,培训购牛农户1000余人次。”县农业农村局饲草饲料站站长陈礼付告诉笔者。
为促进肉牛产业发展,在“十四五”期间,镇远县对肉牛全产业链做了规划,出台政策大力支持产业发展,支持企业打造功能齐全、设施完备的“小牛超市”,对于群众饲草面积和养殖肉牛数量达到要求的给予2万元补助。在各项政策的支持下,“小牛超市”得到了良性发展。
“我们着力打造‘镇远生态牛肉’自主品牌。目前,‘小牛超市’已打造或合作参与牛肉特色餐饮门店30余家,年销售额约1亿元,创有‘黔山一牛’牛肉特色餐饮品牌和‘黔睿’牛肉系列休闲食品品牌等。”镇远县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欧丹说。
2023年,全县肉牛存栏5.48万头,增长率131%,出栏2.17万头,产值3.5亿元。
(备注:1亩=0.0667公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