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4年02月01日

石贤委员:

让民族文化传承发展成为一种幸福能量、快乐产业

○ 黔东南州融媒体中心记者 龙思全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特别提到了要用好‘村超’‘村BA’现象级IP,加快推动游客集散中心、深山非遗集市、乡村特产大集市建设,培育农文旅体商等融合发展的新型业态,这是对我们致力于非遗文化人的一种鞭策和鼓励。”谈到政府工作报告时,州政协委员石贤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

“90”后的石贤,作为从江县侗族人的她怀着对家乡文化的热爱,从南京财经大学外国语学院毕业后,回乡创建公司致力于民族文创和非遗传承,并积极宣传推广家乡的民族非遗文化,带领绣娘不断推陈出新设计出了刺绣蜡染的抱枕、手工银饰胸针,以及香包、围巾、装饰画等非遗创意产品,不仅让更多的人了解当地的少数民族特色文化,同时通过在电商平台、线下景区店、交通枢纽特产馆进行销售,让非遗指尖技艺更好的转变为非遗经济。

在过去的一年里,作为一名文旅行业创业者,石贤创办的贵州之美文化产业有限公司聚焦民族非遗产业化发展,在江苏南京5A级景区设立“从黔故事·黔货出山”贵州非遗馆,定位“民族文化都市会客厅”,结合非遗产品销售、民族手工艺研学体验、文化沙龙等形式深度链接一二线城市消费市场,实现单店引流40万人次/年,增加营收500万元/年,致力打造贵州民族文化传播金牌窗口。

同时,石贤还通过调研走访,深入研究省内民族工艺旅游商品在设计、生产、营销策略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以市场反馈整合产地资源,对省内民族手工生产基地进行优化提升。2023年3月,石贤充分发挥委员联系广泛优势,成功组织贵州访问团赴江苏招商推介活动,通过贵州文旅精品路线推介、南京文旅项目实地考察、校地合作授牌、企业走访招商等形式,进一步加强苏黔两地合作关系,推动东西部交流,助力贵州乡村振兴,为加强民族团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贡献力量。

今年的州两会,石贤重点关注的是黔东南州民族非遗文化发展的话题,她带来的提案是《关于在重点客源市场设立黔东南民族非遗会客厅的建议》。“目前黔东南尚未形成规模化、集约化的非遗产业集群,非遗产品在广大省外市场的品牌认知度不高。同时,黔东南缺乏位于消费市场前沿的大流量宣传窗口。”石贤说,非遗会客厅的设立,对实现流量转化和定向导流,进一步巩固提升黔东南特色文化影响力有一定促进作用。

非遗企业要走出去,不仅需要技艺型人才,更需要运营型人才。如何破解非遗传承人才培养难题,石贤建议,各大民族院校和企业,结合黔东南特色,多引导培育既有民族文化底蕴、又能胜任运营推广工作的青年非遗人才,让民族文化传承发展真正成为一种幸福能量、快乐产业。

--> 2024-02-01 石贤委员: 1 1 黔东南日报 c241213.html 1 让民族文化传承发展成为一种幸福能量、快乐产业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