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主要工作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一年来,州人大常委会在中共黔东南州委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紧紧团结依靠全州各级人大代表,认真履行法定职责,全力推动党中央、省委、州委重大决策部署贯彻落实。全年共召开常委会会议7次、主任会议23次;审议法规草案4件,通过2件;听取和审议专项工作报告、整改落实情况报告40个;开展执法检查、专题询问、专题调研和集中视察8次;作出决议决定9个,任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39人次。
一、坚持讲政治强引领,党的领导全面加强
(一)坚定不移加强党的领导。深入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自觉把衷心拥护“两个确立”、忠诚践行“两个维护”落实到行动上、贯彻到工作中。充分发挥党组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作用,自觉在州委的领导下开展工作。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和人大依法任免有机统一,严格执行请示报告制度,确保党的主张和州委重大决策部署得到有效贯彻落实。
(二)坚定不移强化理论武装。深入开展第二批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认真落实“第一议题”制度,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重要讲话精神和对贵州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主题教育理论学习、调查研究、推动发展、检视整改、建章立制各环节工作有特色、有亮点、有成效。
(三)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始终把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挺在前面,突出党内监督主导地位。印发实施听取和审议“一府一委两院”专项工作报告的办法、常委会机关“四廉”行动工作方案等系列文件。深入基层听民声、汇民意、聚民智,努力提出助推高质量发展的思路和对策。
二、坚持小切口重实效,立法质量稳步提升
(一)立法工作取得新成效。围绕助推乡村旅游发展,制定出台乡村旅游促进条例。围绕促进古城保护发展,修订出台镇远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进一步明确镇远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范围、保护对象、保护措施和管理机制。
(二)地方立法展现新作为。积极开展隆里古城保护条例(草案)、农村消防条例(修订草案)的调研、论证、审议等工作。不断深化立法“民情直达”,获批省级基层立法联系点1个,新增州级基层立法联系点9个。深入开展城乡饮用水源保护、农村公路管护、诉源治理等立法调研20余次。对自治条例、单行条例、地方性法规开展立法后评估,不断做优立法“后半篇”文章。
(三)备案审查迈出新步伐。健全备案审查工作机制和衔接联动机制,不断提高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水平。积极配合省人大做好省级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数据库建设。一年来,对112件规范性文件开展备案审查。
三、坚持高质量促发展,监督质效显著增强
(一)加强法律实施监督。围绕发挥“法律巡视”监督利剑作用,常委会班子成员率队到各县(市)和有关职能部门依法开展执法检查,推动法律法规有效贯彻实施。
(二)加强经济工作监督。听取和审议计划、预算执行情况和审计查出问题整改情况等报告,作出批准2022年州本级财政决算、2023年州本级财政预算调整方案的决议。听取和审议“十四五”规划纲要实施情况中期评估报告。
(三)加强专项工作监督。围绕中心大局,加大对事关社会大局、事关发展长远、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等大事要事的监督力度。完成对法治政府建设、优化诉讼服务、耕地保护、生态修复等91项重点工作的全流程监督。围绕群众关切,对城镇污水处理基础设施运行管理情况、民族文化村寨保护和发展情况开展专题询问。
(四)加强司法普法监督。公正司法、司法为民出新出彩,社会安定、人民安宁。围绕推动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法治环境,多措并举加大宪法法律宣传。
(五)加强审议意见监督。围绕提升人大监督的刚性和效果,加强审议意见整改落实监督,推动监督成果转化率、落实率进一步提高。
四、坚持优服务激活力,代表作用充分发挥
(一)服务代表更加主动。组织代表参加调研视察、学习培训等300余人次,听取代表关于“桥头堡”建设、乡村振兴等方面的意见建议300余条。我州“五个一”激发代表履职新活力经验做法得到全国人大网站刊载,代表工作得到省人大常委会领导和李建书记的肯定。
(二)联系代表更加密切。坚持拓展代表参与常委会工作的广度和深度,一年来,先后邀请50余名代表列席常委会会议,邀请部分代表参与立法调研、执法检查、专题询问等工作。
(三)建议办理更有质量。专题听取代表建议办理工作,督促有关部门把办理代表建议与本职工作同部署、同推进。一年来,完成313件代表建议办理,办结率、满意率达100%,有效推动落实了一批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实事好事。
(四)代表履职更有活力。坚持聚焦高质量发展主题,形成“四级人大联动、五级代表行动”工作格局,深入开展“高质量发展,代表在行动”活动,代表履职为民亮点纷呈、服务发展硕果累累,我州多名人大代表获得全国、省、州表扬表彰。
五、坚持提素质强队伍,履职水平不断提高
(一)党的建设持续深化。聚焦强化理论武装、抓好党建与业务同学习;聚焦强化党建引领、抓实党建与业务同谋划;聚焦强化载体创新、抓细党建与业务同推进;聚焦强化总结提升、抓深党建与业务同出彩,持续巩固拓展人大“七个一”工作品牌和机关党建“七手”品牌,在全州人大系统开展“黔进先锋·党在心中·人大建功”主题活动。常委会机关荣获“贵州省民族团结示范单位”称号。
(二)履职能力持续提升。组织州、县(市)、乡(镇)三级人大代表、干部参加能力提升培训6期410人次。健全机关“四级干部”联动工作机制,完善岗位履职办法。健全常委会运行制度和工作机制,持续加强规章制度建设,人大工作更加制度化、规范化。
(三)宣传工作持续发力。坚持正确宣传工作导向,深入宣传宪法法律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全面准确报道人大会议、立法、监督、决议决定、选举任免等工作,大力宣传代表在乡村振兴、民族团结中的履职担当,讲好基层民主法治“好故事”、传递代表履职“好声音”。
2024年主要任务
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也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70周年、地方人大设立常委会45周年。新的一年,州人大常委会将在州委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衷心拥护“两个确立”,忠诚践行“两个维护”,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贯彻落实省、州党代会和历次全会精神,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践行和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巩固主题教育成果,围绕“四新”主攻“四化”,认真履行宪法法律赋予的各项职责,助力高质量发展取得更大成效,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黔东南实践新篇章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一、加强党的领导
围绕深入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体要求,深学笃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法治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坚定不移做“两个确立”的衷心拥护者、“两个维护”的忠诚践行者;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省委和州委重大决策部署,严格执行向州委请示报告制度,依法对计划、预算等重大事项作出决议决定,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和人大依法任免有机结合,依法做好选举任免工作。进一步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以钉钉子精神抓好重点任务落实,推动主题教育取得新的更大成效。
二、加强立法工作
围绕推动法治黔东南建设,不断充实地方法规供给体系,严格实施年度立法计划。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充分发挥基层立法联系点、立法咨询智库支撑作用,扩大立法工作公众参与度,完善地方法规实施的监督机制;加强备案审查制度和能力建设,积极推动干部群众崇法向善、循法而行,全力维护宪法和法律权威,奋力书写良法善治的黔东南新答卷。
三、加强监督工作
围绕全州中心大局,把监督和支持结合起来,加强法律实施监督和专项工作监督,提升人大监督实效。围绕法律贯彻实施,重点对动物防疫法、民族区域自治“一法两规定”等法律法规贯彻实施情况开展执法检查。围绕经济高质量发展,听取审议计划执行、预算调整、优化营商环境、国有资产管理、争资争项、“桥头堡”重点项目建设等工作报告。围绕民生福祉改善和乡村振兴,听取审议全州耕地保护、国储林项目建设、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等工作报告;继续开展高层次和急需紧缺人才引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等监督工作。围绕严格执法和公正司法,听取审议城市道路交通管理工作情况报告、全州法院执行工作情况报告,积极开展生态环境司法保护工作专题调研。围绕重点领域工作和重要事项,适时开展专题询问和“一年三问”监督。
四、加强代表工作
深入开展“高质量发展,代表在行动”活动,引导代表积极投身高质量发展,挖掘和培育更多先进典型。进一步加强代表履职“六个平台”建设,提升代表议案建议办理质量,不断深化常委会组成人员与人大代表、人大代表与人民群众“双联系”制度,畅通人大代表联系服务人民群众“最后一公里”。
五、加强自身建设
围绕强化人大“四个机关”建设,全面加强自身建设,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一体推进政治、思想、组织、作风、纪律、制度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坚持党建引领,巩固拓展“七手”党建品牌、“七个一”工作品牌,持续开展“黔进先锋·党在心中·人大建功”主题活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密切同人民群众联系,把维护人民权益、增进民生福祉作为最大的政绩。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深化与省人大、市(州)人大和县乡人大联动,加强对基层人大工作的指导,提升全州人大工作整体合力。
(黔东南州融媒体中心记者 杨玉婷 李林果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