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4年02月04日

“老百姓的事情是最重要的事情”

—— 习近平总书记春节前夕赴天津看望慰问基层干部群众纪实

○ 人民日报记者 杜尚泽 陈伟光 新华社记者 张晓松 朱基钗

腊月二十二,年味渐浓。这天一早,习近平总书记乘坐“复兴号”来到天津。

“当河海之要冲,为畿辅之门户。”这座城,襟河枕海,历史的波澜与时代的脉动交汇于此。

人民,是这片土地生生不息的力量。看望慰问基层干部群众,是这次考察分量最重的主题。

灾后恢复生产生活的村子,秩序井然;古色古香的街区,人流如织;庄严肃穆的纪念馆,记载的是实现人民解放进程中重要一役;市委和市政府工作汇报会上,深刻阐述现代化建设和高质量发展,落脚点也在人民的福祉。

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人民中间:“农历新年是龙年,龙在中华文化中有着勇敢奋进、活力无穷、吉祥如意等多重寓意,寄托着美好的愿景。大家对新的一年要充满信心,把日子过得更好。”

一份牵挂,放在心上

汽车沿着冰封的子牙河,驶入西青区第六埠村。

海河平原仿佛一个西北高、东南低的巨大簸箕。千淀归墟,百川赴海。而这里,又是三川交汇的一个低洼地。

去年海河发生流域性特大洪水时,第六埠村也遭了灾。当地干部告诉习近平总书记,当时水深2.51米,村里2000多个蔬菜大棚全淹了。

总书记进村,先看一看这些大棚的修复,了解当地农业恢复生产情况。

郝健和张凤文老两口正在新棚里忙活。采摘、打包,准备将新鲜的蔬菜配送到市里的社区。

看到总书记,他们又激动又感动,一畦接一畦地介绍自家的菜地。新的棚,新的日子,新的希望。“特别感谢党和政府,大棚修复、补种抢种,很快就恢复了生产。”

这里也是天津的蔬菜基地之一。习近平总书记握住老郝的手:“我们应该感谢你们的辛勤劳动,丰富了春节的‘菜篮子’。”

“咱们的菜都好吃,特别甜。”张凤文说道。

习近平总书记笑着问:“菜甜,是什么原因?”

“水好,土也好,红沙土。”

一年年耕耘,脚下这块土地,村民视若珍宝。习近平总书记深知乡亲们的愁和盼,一直牵挂着那些遭了灾的地方。去年洪灾后,到黑龙江的灾区,看补种抢种的进度;北方入冬之际,在北京、河北的灾区,看温暖过冬的保障有没有到位;而今,春节前夕,他惦念着灾区的乡亲们能不能过个好年。

村里,总书记走进四世同堂的杜洪刚家。

花糕、年馍,窗花、灯笼,处处是年的喜庆。满头银发的老太太迎着总书记。“您老高寿?”“84啦!”“硬朗!硬朗!”

老人医保、孩子读书、年轻人就业,总书记问得细致。

“还有什么需要党和政府关心帮扶的事?”

“在党和政府帮助下很快渡过了难关,不觉得日子难。又添了小孙子,今年是全家倍儿高兴的一个年。”

听了这番话,习近平总书记很是感慨:“国泰民安,民安才能国泰,党中央和各级党委、政府时刻记挂着大家的安危冷暖,也希望乡亲们依靠自己的双手重建美好家园,创造幸福生活。”

战洪水、抗地震,稳经济、促发展,应变局、开新局……风雨中,党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拼搏在一起、奋斗在一起。时时放心不下的,是人民幸福生活这一“国之大者”。

村广场上,乡亲们都来了。白发老人、垂髫少儿,笑容暖了心窝。在外打工的乡亲也回来了。他们欢呼着向总书记拜年。

“乡亲们好啊!”

“看到灾后能有这样一个气氛和景象,我心里也特别高兴。灾后恢复重建,咱们全国,特别是京津冀地区,这场水灾以后,都恢复得很好。党中央也下了决心,为老百姓的安居乐业,努力把水利防汛工程建设得更好。”集中力量办大事,越是艰难之时、越是急迫之际,更见万众一心、攻坚克难。

“老百姓的事情是最重要的事情,一定要办好。”朴实却坚定。 (下转第三版)

--> 2024-02-04 —— 习近平总书记春节前夕赴天津看望慰问基层干部群众纪实 1 1 黔东南日报 c241510.html 1 “老百姓的事情是最重要的事情”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