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来,我是走不出黔东南了。因为这里镶嵌在青山绿水间的城市与村寨,还有热情好客的朋友,仿佛就是我想要寻找的诗和远方;既然冬天已经到了,那我何不就在这里迎接春天。
这次再到黔东南,时间比较长,带着渴望与好奇的心情,又在寒风中匆忙走了好几个地方。
每到一处,除感受到古老纯朴与清新和谐的苗侗民俗风情和朋友们的热情接待外,就是在凯里经历了一场大雪,一场意想不到而又美丽动人的相遇,那漫天飘舞的皑皑白雪,就像是为我准备的新年礼物,在寒冷中传递着温暖与关爱;同时,也把新年首月的凯里与周边,妆扮得银装素裹,原驰蜡象。
二○二四年的第一场雪,宛如来报喜的天空信使,它飘飘洒洒,似天地之狂澜,将瑞气吉祥连同春天的信息,还有各民族的人们对新年的祈祷与祝福,带给了即将跨入农历龙年的黔东南。
瑞雪兆丰年,风雨送春归。
清晨,我踩着厚厚的积雪,小心翼翼地来到位于凯里城东边上的东湖湿地公园,看眼前雪花堆积的景观,听湖水簇拥着雪花静静地流淌,用相机记录着这仙境般的冬天的童话,把自己置身在这洁白无瑕的雪的世界里。
此时此刻,我对人生四季感悟最深的印象就应该是:我在冬天的黔东南,在凯里的清晨中,在异乡的怀抱里,当然还有我对新年胜旧年的真诚许愿和无限期盼……
“如果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这是英国诗人雪莱在他所著的诗集《西风颂》中的诗句。
诚然,冬已至,春不远,向阳而生心愈暖。这不,从兔年的“立冬”开始,初冬便告别了金色的晚秋,急匆匆地携带着“小雪”“大雪”朝着“冬至”奔来,跨越元旦,又经过30天“冬雪雪冬小大寒”的隆冬洗礼,即将相拥到龙年,在兔年岁末最后的这十几天时间里,就让美丽晶莹的白雪公主,簇拥着诗情画意的冬天赶紧地来,好赶快叫这寒冬去追赶开往春天的动车组,然后在春天的站台停靠。
冬天的脚步为什么如此之快?也许就是因为整个冬天注定要同我国民间的重大节日相依相存吧。
您瞧,自打进入腊月以来,人们仿佛就已沉浸在过节的气氛中,情人节、元旦节、腊八节等,甭管传统的节还是外国的节都会接踵而来。
尤其是腊八节,在我国有着很悠久的传统和历史。
在这一天,喝腊八粥、做腊八粥是全国各地老百姓最传统、最讲究的习俗。过了腊八节,年味就会越来越重,跟着就奏响了农历新春佳节的前奏曲。
春节,即农历新年,俗称为“过年”,一般指除夕和正月初一。
但在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腊八节)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最为热闹。
从腊八节开始到元旦节、春节,再到元宵节,在这冬与春的交替中,辛苦了一年的人们好像总是在过节;总想把自己对亲人的愧疚在这些天里偿还;总想将自己对未来的期盼在这些日子里祝福祈祷。
因此,祝愿风调雨顺,祝福国泰民安就成了这些节日里最动人的主旋律。
因此,从腊月初八到正月十五,中华民族都会用自己传统的方式来庆祝不同的节日,欢欢喜喜过大年,热热闹闹迎新春。
大雪纷飞之后,这里依然是数九时节的阴冷;气温尽管也在悄悄回升,使得旷野的积雪和屋檐的冰凌也都慢慢融化掉,但冗沉的阴霾仍像一团团破絮,倒扣在城市的上空;虽然太阳有时也会露一露脸,可羞涩短暂的阳光不敌冷风的侵蚀,时而还吹拂着淅淅沥沥的冬雨;而冬雨的落下,如同天空中的破镜,把寂静的田野、边远的村寨和冬天里的街角映照得更加凄美,伴随着在寒风中摇曳的灯火,反而更显出今年这个冬天的冷:冷得不同以往,冷得有些“恼火”,冷得人们心里平添了几分无奈和祈祷,有如:“风花雪月载流水,忧醉且满夜光杯。”
然而,任凭怎样的寒冬腊月、冰雪剑霜,都挡不住春天的脚步,挡不住越来越浓的中国年,挡不住“村超村晚”和“村BA”的活力四射,挡不住黔东南各民族人民和全世界的华夏子孙,以欢乐祥和、热闹喜庆的文明方式迎接春天的到来,继而用浓浓的中国情,红红火火、欢天喜地的过这春天的大年。
“昨夜斗北回,今朝岁起东”。
春的节,你不畏严寒,冲破三九,翻过轮回,带着联合国的认同和全世界华人的无限所望和殷殷期盼,终将要来了。
有道是:大寒迎岁末,隆冬寒意浓;雪霁琼枝垂,风临玉树摇;寒冬将尽,腊梅装点岁末,带来春天的气息;静候春归,与君同赏日月新。
天地有节气,风雅我中华。既然走不出这里的山山水水,那么春的节,就让我在这里乘上苗乡侗寨的村火车,再去畅游黔东南,再赶一场大集,然后再次与你举杯,我们同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