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冬的腊月,清水江畔的苗乡侗寨中,一场独特而古老的仪式开始了。这个仪式被称为“吃庖汤饭”,亦称“吃庖汤”,已经成为我寻找乡愁的精神寄托。
“庖汤饭”是苗乡侗寨迎接新年的预热,也是久远的传统习俗。在吃过“庖汤饭”后,才意味着过年的序幕拉开。
人们在腊月会选定一个吉利的日子,宰杀自己亲手喂养的肥猪。然后,一桌桌丰盛的“庖汤饭”便摆上了家家户户的餐桌,邀请亲友品尝。
我的老家在锦屏偶里的皆阳村,四周的山岭和冲沟向田坝集汇,形成了一幅壮丽的景象。田坝间纵横的阡陌,流淌的小溪,以及星罗棋布的稻田,木楼依山面坝,青烟袅袅,构成一幅美丽的乡村风光图。
离开老家已经15年有余,但每年冬月我总会收到亲戚们邀请我去吃“庖汤饭”。今年也不例外,我又接到伯父家过年杀猪的邀请。他们还特意选了一个周末,知道我只有在周末才能挤出时间前往。
于是,我带着妻儿驱车前往伯父的家。清晨,迎着北风,车子行驶在乡村公路上,路两旁的蔬菜、野草和杂木都被一层薄薄的冰霜覆盖,仿佛是大自然为这个冬天带来了一幅美丽的冬日画卷。我停下车,走到了路边的田野里,感受到了冬天独特的气息。那些蔬菜和野草都变得晶莹剔透,像是一颗颗闪耀着光芒的宝石。我轻轻地触摸着冰霜,感受到了它冰凉湿润的触感。这一刻,我的一家人仿佛融入了一个冰雪奇缘的世界,与大自然和谐相融,我无不沉浸在这美丽而温馨的景色中。
还未入村口,我们就能听到一片猪叫声。这些年,养猪的人越来越少了。而在伯父家,常年也只有他和伯妈两个人,每年他们都养有一两头猪,主要是为了有头牲畜来捡拾家里的剩菜剩饭和余粮。
一到家,我看到参与杀猪的朋友和亲戚们早已分工明确。烧水的人把灶台热得雾气腾腾。而负责杀猪的人用力地将猪绑成一团,以防止它挣脱,他们从猪的耳朵、脚和尾巴,无不用满蛮力的大手来控制。当猪终于倒地后,他们迅速薅毛、清理内脏,整个过程井然有序。而我,只能在旁敲边鼓,帮不上忙,只是在旁给大家递水,刷下存在感。
五岁女儿,一脸茫然地望着杀猪的过程,不明白其中的意义和背后的故事。我轻轻拍拍她的肩膀,告诉她这是农村过年的习俗,是为了准备一顿丰盛的年夜饭。我知道,她对这一切还一无所知,对于这莫名其妙而又血腥的过程感到困惑。
她转过头,那双明亮的眼睛里充满了不解。我微笑着,渐渐解释道:“亲爱的,这是我们农村过年的习俗,这个特殊的时刻是为了即将到来的除夕夜准备一顿丰盛的年夜饭,而‘庖汤饭’正是年夜饭前非常有特色的一部分。”
庖汤的制作村里有做成清汤的,有做成黄闷的,根据大家的口味各取所好。但我最喜欢的是那份血酱香扑鼻的肝小肠小炒。那古法的肉味,原始的蒜香,生态的辣椒味……全都让我感受到了儿时的乡愁。
一顿丰盛的“庖汤饭”下来,大方点的家庭一头猪会消失一半。除了吃的,还有送的,全都是浓浓的乡情,伯妈都会给我们留一份沉甸甸的鲜肉,一种难以割舍的亲情与村景在寒冷的冬季形成完美交织。小时候,吃“庖汤饭”,就是吃个热闹。长大了,我们只是为了填饱肚子。人到中年,吃“庖汤饭”代表的是一种情感,成了久违的乡愁。
这些年,农村散养的猪越来越少了,跨年“庖汤饭”的场景也渐渐稀化。然而,尽管时代在变迁,偶里苗寨的人们对于“庖汤饭”却依然保持着那份深厚的情感和热爱。对他们来说,“庖汤饭”不仅仅是一顿丰盛的美食,更是一种传统文化的传承和情感的纽带。每年冬季,当寨子里有人家杀猪时,整个村子都会弥漫着浓郁的肉香。家家户户都会互相邀请,共享美味。对于他们来说,“庖汤饭”不仅仅是一种味觉上的享受,更是一种精神的寄托和家族的团聚,想借此机会见一见久违的亲友,重温和追寻那正在逐渐远去的纯朴乡情。
偶里古称“藕洞”,寓意长满莲藕的地方。这个地方在南宋嘉定三年(1210)开始有人定居,有800多年的历史。在清代时期,偶里形成了规模庞大的苗族聚居村落,被称为“千家藕”。它不仅是锦屏著名的苗寨之一,也是黔东南地区著名的千户苗乡。农村生活有着独特的美丽和乐趣,我回想起小时候在偶里苗乡的日子,那里的景色如诗如画。山岭和冲沟将田坝包围,形成了壮丽的村景。阡陌纵横,溪水潺潺,吊脚楼依山面坝,青烟袅袅。当油菜花盛开或者谷子泛黄时,整个田坝都金黄一片,风中飘来清香。站在高处远望,仿佛置身于人间仙境,让人心旷神怡。
这样的美景已经离我而去,但乡愁却一直留在我心中。每年的冬月,我时常会接到亲戚朋友们去吃“庖汤饭”的邀请。每次坐在村子里一桌桌丰盛的“庖汤饭”前,我都会感受到一种说不出的温暖和亲切。那些熟悉的人们,那些童年的回忆,都在这顿饭中汇聚。
在农村,人们的日常生活与大自然紧密相连。他们依靠耕种土地,养殖畜禽,靠水源和大自然供给生活所需。每天,清晨的第一缕阳光透过窗户洒进屋中,人们早已被鸣叫的鸟儿声唤醒。空气中弥漫着田土的气息,田野里传来耕牛的蹄声,悠扬的吆喝声和劳作的欢声笑语。
每次回乡,我看着伯父的脸上洋溢着的那份满足和喜悦的笑容,心中涌动着一股乡愁。这份乡愁并非只是对“庖汤饭”的思念,更是对乡土生活的眷恋和对家乡人情味的怀念。
这次的“庖汤饭”和往年一样,一桌桌丰盛的菜肴摆满了屋子,浓郁的酱香和肥美的肉香飘散在空气中。我看着那道道美味的食物,仿佛小时候的味蕾被激活。我品味着那古法的肉味、原生的蒜香和生态的辣椒味,心中泛起了一阵阵温暖的涟漪。我发现了农村生活的唯美和乐趣,它不仅是一种物质上的丰富和满足,更是一种情感上的寄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