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吴路路) 苗族崇尚银饰,有逢年过节喜爱穿戴各种银饰以示庆祝的习俗。春节期间,凯里市手工银饰加工作坊订单倍增。近日,记者在走访位于凯里市小十字银饰街时发现巷子里面热闹非凡,银饰店和服饰店内前来选购新衣、银饰的客人络绎不绝。
杨平生是土生土长的凯里本地人,从小便跟着父亲学习打银,成家后,与妻子一起在这条街上经营着一家传统手工银饰店,每天上门的顾客一波接着一波。从图案的设计、银饰的制作、帮助客人选试成品。他和妻子分工合作,有条不紊。融银、压条、拉丝、饰品制作、饰品清洗……苗族银饰制作技艺工序繁多,对眼力、手法等带来严格考验。
“村里的孩子大多10来岁就开始向长辈学习手艺。” 杨平生告诉记者,“我从10岁开始做银饰,到21岁才出师,到现在已经做了几十年。”
自店铺开业以来,杨平生凭着精湛的手艺、热情周到的服务,收获了一大批忠实客人。每逢春节前后,便是杨平生生意最火爆的时候。
“穿苗衣、戴银饰是我们苗族庆新年的一种方式,每年快过年的时候,我都会到杨老板这里来看看,今年我买了一朵簪花和一条项链。”前来店内购买服饰的顾客丁女士说。
在黔东南,银饰往往与服饰是密不可分的,在凯里市区,还隐藏着许许多多的刺绣巧手,在针与线缠绕中,以针为笔,一针一线一世界,将饱含苗族特色的花样藏在衣服中。
位于凯里市苗侗风情园“绣里淘”非遗集市,几位苗族孃孃们带着家人、小姊妹三五成群,前来选购完工的苗族新衣,大家摩挲着每一块布料、仔细对比每一个花纹图样、翻看每一件款式,精挑细选每一套制作精美的服饰,如若遇到特别心仪的,便穿戴整齐看看上身效果。
“我觉得她家的衣服很好看,而且都是手工绣的,之前买了一条裙子送给朋友,她很喜欢,现在又带她们来这里看看。”前来店内购买服饰的石女士说。
“今年生意还不错,长款的那几天我这里全部挂满的,基本上都卖完了,今年我家短款的传统苗族服饰比较畅销。”店主龙小兰说,随着时代的变化,苗族服饰的款式也多了起来,每年她都会做一些不同的款式,满足不同顾客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