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4年02月16日

心归故里处

—— 哈萨克斯坦华人回凯里猴场老家过新年

○ 黔东南州融媒体中心记者 潘春春 吴鹏程 罗松

2月2日一大早,凯里市旁海镇猴场村的村口热闹非凡,很多村民身着苗族盛装,在村口迎接他们远在异国他乡的亲人杨昌杰。

今年84岁的老人杨昌杰,原是凯里市旁海镇猴场村人,1960年,一次偶然的机会,杨昌杰出国闯荡,最后在哈萨克斯坦的库斯塔奈(Kostanai)定居,创下不菲家业的他也成为当地华人界的骄傲。今年,在中国和哈萨克斯坦互免签证的有利条件下,杨昌杰带着妻女一起回到老家过春节。

“很高兴,回到家乡了,家乡的酒太好喝了。”刚进村,杨昌杰就体验了家乡那醇香的苗家酒,几口酒下肚,杨昌杰的脸也红润了。杨昌杰的妻子Sergey也沉浸在这浓浓的乡情中,和家人们一路唱歌跳舞。

2023年11月10日,中国与哈萨克斯坦互免签证生效,杨昌杰回家更便利了,今年春节,杨昌杰一家实现了说走就走的回家梦。

“以前来中国我们要提前几个月办理签证,路上换乘好几种交通工具,还要从凯里走路到候场,再后来,到凯里可以坐大巴车到候场,今年方便多了,飞机6个多小时就到贵阳了,高铁也很快,小汽车能直接开到家门口。”Sergey高兴的与记者分享了她每一次的中国行。

杨昌杰的女儿Zhanna第一次走进中国,交通的便利、人们的生活水平以及浓郁的民族氛围,每一处都给Zhanna带来了很大的震撼。

“现在中国和哈萨克斯坦打开了国门,无论什么时候都可以来中国了,现在我来到了爸爸的老家,穿上苗服,感觉自己也是一个苗族人。”Zhanna兴奋地说。

杨昌杰常与自己的孩子们说,无论在哪里,都要记住自己的根在中国。1994年,在艰难的条件下,杨昌杰将儿子Raissa送到了凯里学院学习了三年。

“说了多少次都没有用,最主要是要常回来看看,我让儿子在中国学习中文,我是中国人,也要让孩子学中国话,学习中国的文化,不要忘记自己是一个中国人,所以我要求他们,我的孙子有机会也要来中国学习。”杨昌杰说。

今年,因为工作,Raissa未能与爸爸杨昌杰一起回到凯里猴场,他表示,明年春节一定要将这个遗憾补上。

离家越远,越是思乡情深,回家也成了杨昌杰远在异国他乡最主要的“事业”。

“只要还能走动,还能说话,就必须要回老家,每年都要回来,每年都想回来。”杨昌杰激动地告诉记者。

故乡,是远在杨昌杰的思念,不管走多远,根永远在故乡。

--> 2024-02-16 —— 哈萨克斯坦华人回凯里猴场老家过新年 1 1 黔东南日报 c242644.html 1 心归故里处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