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4年02月21日

谷陇镇:

银饰工艺跑出致富“加速度”

本报讯 (通讯员 杨琳 张金根 孟美玲 包倩霞) 近年来,黄平县谷陇镇以做大做强银饰产业为重点,引导银饰工匠、作坊牵手发展,结成优势互补的利益共同体,形成产业链,借助互联网拓宽销售渠道,带动更多苗族同胞跑出了增收致富“加速度”。

吴治勇是土生土长的黄平谷陇人,从六七岁开始,就跟着父亲学做银饰,银饰手艺传到他这里已经是第三代了。

网络的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让流光溢彩的苗族银饰走进了越来越宽广的世界,外界对这种造型丰富,图案繁多、制作精巧、民族特色浓郁的手工艺品关注度也越来越高。作为新生代的工匠,吴治勇敏锐地察觉到了新商机,他大胆地迈出了电商和直播销售的步子。现在,吴治勇每天线上销售银饰200件左右,网络让精美银器产品更快、更广地走上“互联网”新致富路,也让银器销售迎来了“加速度”。

“平时直播销售的产品主要是小饰品,客户来自全国各地,顾客对产品的外观设计有着特殊的要求,因此在设计的时候就会根据客户的要求,融入一些现代时尚的元素。”吴治勇说。

“比如像这个锁是一个国风平安福锁,融入了民族与时尚元素,国风平安不管是大人小孩子都可以戴,这个锁目前是卖得很好的一个产品。”吴治勇介绍。

在谷陇镇有一条远近闻名的银饰街,这里的银器店鳞次栉比,银器制品琳琅满目。吴治勇还在银饰街经营着一家集制作和销售为一体的银饰店,店里加工销售的是极具苗族特色的传统银饰制品。

“像平时过节,苗族妇女同胞们除了戴那种银饰帽子外,还要佩戴银饰大项圈。像这种银饰帽子,就是大家平时都会佩戴的款式。”吴治勇指着一款当下流行的银帽介绍道。

黄平的苗族银饰集文化和技艺于一体,一方面它记载着黄平苗族人民勤劳朴实的品质和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另一方面又通过传统工艺的传承与创新,促进银饰产业蓬勃发展,助推乡村振兴加速前行。

据了解,谷陇镇苗银协会现有会员57名,其中银饰加工个体户52名,电商合伙人5名,协会采取“三变+文化+协会+电商”形式进行销售,年产值约1.2亿元,解决300余人就业。

--> 2024-02-21 谷陇镇: 1 1 黔东南日报 c243136.html 1 银饰工艺跑出致富“加速度”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