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黔东南州融媒体中心记者 龙施军 马骏 余天英 李雄
塔吊挥舞,机声隆隆……2月21日,记者走进剑河县柳川镇镇江村红色美丽村庄建设项目现场,一派繁忙景象呈现于眼前。工人们正在焊接绑扎钢筋、搭建模板、浇筑混泥土,各项工作有条不紊进行。
“虽然还没过完年,但是工期紧,年前我们就安排好了日程,然后一到时间就集中干活了。”正在搬运砖头的村民刘永英开心地告诉记者,能够参与到家乡的建设中来,本来就非常幸运和幸福,况且还有不菲的收入,别提心里有多高兴!
“我们前天就开工的,就恨四个车轮转不快,我们一车接着一车,拉着泥土往外填。”正在倒土方的司机张良权说道,镇江村是毛主席送毛衣的地方,村里几代人都传承着这个故事,现在终于迎来了大建设,村里每个人都攒着劲参加到建设中来。
“因为马上要迎来一周的急剧降温,必须赶在降温之前把相关材料运到位,从前天开始陆续调集到了360多吨钢管、方条和扣件,还有4000多个平方模版,今天将全部运抵施工现场。”承建方负责人张鹏飞说,整个项目预计在今年4月份完成主体封顶,争取7月份开始投入使用。
据介绍,1934年12月中央红军长征过剑河县柳川镇镇江村时,毛主席将自己的毛衣和随身携带的白米送给路边奄奄一息的苗族同胞,这个故事在剑河家喻户晓,代代相传。长期以来,剑河县始终把镇江村毛主席送毛衣处作为重要的红色文化资源进行管理保护,并积极将其打造成为缅怀长征精神、接受红色革命教育、赓续红色血脉的重要场所。在镇江村建设毛主席送毛衣雕塑,是管理好、保护好、运用好红色资源,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赓续红色血脉的现实需要。
“目前,镇江村三期项目正按照省州要求,科学谋划,满员施工,全力推进项目建设,确保‘红色镇江’于2024年6月底全面建成,推动镇江村成为集研、学、旅为一体的红色教育基地。”剑河县镇江村红色美丽村庄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指挥部)相关负责人表示,镇江村作为全国第三批、全省第二批红色美丽村庄试点建设项目,一期工程已于2023年7月完工并投入使用,被纳入贵州省“重走长征路·奋进新时代”党性教育现场教学点,并获授牌为“贵州长征干部学院剑河县委党校教学基地”。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自镇江村红色美丽村庄建设启动以来,剑河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全力将镇江村建设成红色美丽村庄示范样板,为全县、全州,甚至全省乡村振兴走出路子、作出示范。该县成立由县委书记和县长为双组长(指挥长)的镇江村红色美丽村庄试点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和建设指挥部,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县委组织部,指挥部下设办公室、规划组、项目建设组、审计组、资金组等工作组,并根据试点建设项目清单工作要求,细化各单位各部门工作职责,明确牵头单位和部门责任,确保工作有人抓。
“我们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始终突出红色文化的主基调,坚持不大开大挖、不大修大建,尽量用本土材料、尽量请本地工匠、尽量修旧如旧、保持本土面貌的原则。”剑河县柳川镇党委副书记、镇长粟多鹏介绍,为了做好该项目,依托省委组织部帮扶剑河县之机,协调获得贵州省烟草专卖局(公司)和省金控集团等帮扶单位的大力支持。
由剑河县委组织部牵头,在县委宣传部、县发改局、住建局、自然资源局、交通局、文旅局、史志办、文联等部门配合下,对镇江村红色遗迹、遗址进行修缮维护,通过“红色劳务”组织当地村民积极参与项目建设,着力挖掘梳理《毛主席送毛衣》红色史实故事。这两年,该县借助项目建设,将镇江村打造成为“主题红、产业兴、村庄美、群众富、堡垒强”的红色旅游目的地,为当地村民不断拓宽就业创业渠道。
(下转第三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