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彭熠) 为庆祝元宵佳节,弘扬中华传统文化,营造喜庆、祥和的元宵节氛围,传递节日祝福。元宵节当日,我州各地组织开展了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让各民族群众欢聚一堂,体会传统节日的文化魅力。
群“龙”闹元宵,百“花”庆佳节。2月24日农历正月十五晚上八点。“咚咚锵、咚咚锵……”雷山县城街头响起了铿锵的锣鼓声,各支龙灯队伍开始出门展演,人们早早地就在各个路口街边做足了准备,等待龙灯的到来。
“又迎来了一年一度的元宵节,非常开心非常激动。今天我们准备了足够的筒花,早早地吃罢饭,拿着筒花就赶了过来。” 舞龙嘘花爱好者顾光瑞高兴地说。
像顾光瑞这样的喜爱舞龙嘘花的人们还有很多,他们追寻着鼓声出处,从四面八方快速赶来,不一会儿工夫,就围满了街道。
伴随着喧天锣鼓,一筒筒自制的竹筒嘘花在嘘花爱好者们的手中点燃,霎时间场上飞金溅玉,勇猛的舞龙手们迎着“火花雨”奔跑、跳跃,尽情舞动着手中的龙灯。场外人山人海,场内火光冲天,整个现场锣鼓喧天、热辣滚烫。
“我觉得这种少数民族过年呀,是真的特别有气氛,无法用言语来表达了,真的给我的感觉是太震撼了。”第一次现场感受舞龙嘘花的长沙游客李先生兴奋地向记者说道。
火树银花元宵夜,千年古城满光华。镇远古城元宵龙灯会,是镇远人极其喜欢的民间传统文化,它源于明末清初,距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2007年,被公布为贵州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晚上九点,在古城新大桥,盛大的烟花秀拉开序幕,五光十色、流光溢彩的烟火为游客献上了一场精彩的视觉盛宴。绚烂多姿的烟花下方,来自古城12个社区的龙灯队陆续出龙亮灯,现场还编排有玩花灯、划旱船、耍贝壳、舞狮子、鼓乐演奏歌舞表演等十几项民间传统艺术,沿途吸引了市民游客驻足观看,为元宵佳节增添了浓郁的欢乐气氛。
“我觉得活动非常圆满,能在镇远感受这样浓郁的节日文化氛围,很庆幸,也很震撼。”身着汉服面画彩妆的游客洪女士说。
同样的,在锦屏隆里古城举办的花脸龙狂欢节活动,同样吸引了全国各地游客和群众齐聚一堂,欢度佳节。
隆里花脸龙至今已有600多年历史,是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在舞龙狂欢活动中,串花龙、滚地龙、二龙抢宝、双龙戏珠、黄龙吐丝等舞龙绝活,令人目不暇接。舞龙的高潮戏,则是由花脸龙中的“腻粑龙”带来,他们手中挥舞着象征好运平安、消灾祛病的糍粑和扫帚,追逐着现场的观众,一追一躲间把整个舞龙狂欢节汇聚成一片欢乐的海洋。
据了解,元宵节当日,我州丹寨、从江、天柱、施秉、台江等县纷纷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元宵节主题活动,进一步丰富了群众精神文化生活,营造了欢乐祥和的节日氛围,传承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增强了民族凝聚力和文化自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