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潘春春 吴义环) 暖春三月,万象更新,近日,凯里市碧波镇朝阳村的羊肚菌种植基地迎来丰收。记者走进菌棚里,看到一朵朵鲜嫩的羊肚菌撑着褐色的“小伞”,盛开在平整湿润的菌田里。村民们提着篮子,穿梭在菌棚中忙着采摘羊肚菌,忙得不亦乐乎。
“自从我们村的羊肚菌种植基地做起来后,我们就开始在地里整地、除草、打药,现在又开始摘菌子,每天有100元收入,还能照顾家中的老人和孩子,挺不错的。”村民范秀娇高兴地说。
羊肚菌属于低温菌种,一般在冬季种植春季出菇。2023年9月,朝阳村采取“党建+公司+农户”的方式,流转200多亩农田,利用冬闲田种植羊肚菌,探索“稻菌轮作”产业发展新模式。
朝阳村支书杨胜华告诉记者,在村里发展“稻菌轮作”产业新模式,既能让群众流转的土地有了租金收入,又能让在家的劳动力可以实现家门口就业,群众的腰包鼓了起来。
羊肚菌作为名贵食用菌,被誉为“菌中之王”,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深受消费者喜爱。据悉,朝阳村羊肚菌亩产约200公斤,主要销往四川、云南、广州等地。
“现在羊肚菌我们已经采了第三波。销量完全不用发愁,新鲜的羊肚菌每公斤160元左右,烘干的羊肚菌每公斤900元左右。”朝阳村羊肚菌种植基地负责人赵纯阳向记者介绍道。
下一步,朝阳村继续探索稻田轮作模式,将流转100多亩稻田种植竹荪,发展特色产业,助力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