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4年03月10日

培养技能人才的关键是推进校企融合

○ 汪昌莲

“求职难”与“招工难”并存如何解决?2024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海利贵溪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动力车间主任何雄斌建议,进一步加快职业教育的孵化力度,将课堂搬到生产一线,推进校企产学联合。(3月10日中国新闻网)

发展职业教育,就是要让接受职业教育的学生充分实现个人才干增长和价值提升。要完善职教高考,扩大职教本科规模,打破技能人才成长的“天花板”,让职教学生“升学有道,就业有门,创业有方”。然而,现实情况却是,目前中国的技能型人才队伍存在总量不足、结构不优、配置效率不高等问题,从而导致“求职难”与“招工难”并存。

事实上,重视和支持职业和技工教育,是解决技能人才缺失、弘扬“工匠精神”的关键所在。新修订后的职业教育法在总则中鲜明提出,职业教育是与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的教育类型,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2021年12月,人社部提出,大力发展技工教育,推广“互联网+职业培训”模式,提高培训针对性、有效性,着力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后备产业工人和高技能人才。

当务之急,实现技能型人才的高考和学术型人才的高考分开,两者并重,协调发展。学生在高中阶段,16岁就可以选择未来发展的模式。在此基础上,让技能型人才和学术型人才,获得平等竞争的机会,共享劳动创造和社会发展成果,应成为高考“两种模式”的必然选择。

特别是强化技能人才培养,亟须推进校企产学深度融合。首先,发挥好政府、行业企业、学校各自优势,积极探索实践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全面推行以“招工即招生、入企即入校、企校双师联合培养”为主要内容的校园新型学徒制。同时,紧紧围绕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这个核心,促进职业教育校企“双元”育人,全面推广“订单式”培养、现代学徒制、企业新型学徒制等“双培型”培养模式,实现学校培养与企业用人的有效衔接。特别是,鼓励企业与参训职工协商一致,灵活调整工作时间,保障职工参训期间应有的工资福利待遇。总之,只有持续推进校企产学深度融合,才能培养更多现代工匠,让工匠精神薪火相传。

--> 2024-03-10 1 1 黔东南日报 c245178.html 1 培养技能人才的关键是推进校企融合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