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德斌
3杯奶茶装在一个袋子里,却要收取3份打包费;150元的餐品,打包费就占了10元……如今,在各大外卖平台上,绝大多数餐饮都要收取打包费。然而,记者调查发现,打着“限塑令”名号收取的打包费,在实际交易过程中,变成了一笔糊涂账,怎么收、收多少,都是各商家说了算。(3月7日《北京日报》)
由于外卖餐食种类繁杂,大部分涉及汤汤水水,又有保温需求,需要额外配置外包装、保温袋等,增加了外卖成本,所以确实有必要收取打包费。时下,平台和商家提供了打包服务,收取打包费已成为普遍现象,消费者也能接受这部分费用,但目前打包费没有清晰统一的价格体系,导致消费者权益难以保证。
打包费可以收,但不能过于随意,也不可遮遮掩掩,要收的明明白白,遵循明码标价原则,合理合规收费,并在页面上公示。打包费需要厘清标准,比如究竟是按份收费,还是按单收费,需要给个明确的答案。不同菜品所用餐盒、保温袋等打包费用,不能混为一谈,也要逐一列明。商家应当根据实际情况,为消费者提供更多打包选择,丰俭由人,不宜搞强制性、唯一性。
当前,外卖收费项目主要包括配送费、打包费、餐具费等,其中打包费是商家自行制定,主要提供塑料袋、餐盒、保温袋等,需要消耗一定的材料费,以及相应的人工成本,有其合理性。不过,由于外卖平台向商家收扣点和配送成本,再加上流量广告费、促消费等,商家需要承担的费用比例过高,餐食利润太过微薄,甚至于有时候还亏钱,那么就需要从其他环节找补,打包费、餐具费等就成了一个利润来源。
按照成本价格衡量,外卖打包费的价格略高于餐盒成本价,外卖餐食定价有时也会高于堂食,这都是商家的综合成本计量之后,所做出的定价方案。可见,在打包费异化为利润来源后,部分商家就会在逐利心理诱导下,趋向于多收费、强制收费,隐藏打包费标准,以便通过打包费赚钱。显然,这种行为对消费者不利,亦涉嫌违规,需要予以纠偏,应明确商家必须将打包费透明化、标准化、公开化。
与之同时,外卖平台也需做出一定的让步,实现互惠共赢。平台可适当调降佣金扣点比例和费用标准,减少一些收费项目,给商家“减负”,提升商家的经营利润率,让商家可以通过销售餐食赚钱,不必再去打配送费、打包费、餐具费的主意。如此,也可推动商家专注于外卖餐食制作,不断研发新品、提升服务,稳定餐食质量、营养水平,让消费者吃得放心、舒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