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4年03月16日

锦屏县河口乡塘东村:

“红军林”变“常青林”

本报讯 (记者 杨玉婷 通讯员 张绪良 王芳焯) 3月12日,锦屏县河口乡塘东村后龙山上的“红军林”里一派热闹场景,春光融融中,党员群众正在挥汗如雨,挖坑铲土、扶苗栽树,为大山增绿添色。

“这片林子,我们叫做‘红军林’,今天正值植树节,我们像往年一样自发来这里义务植树,让后龙山绿色永驻,碧水长流。”锦屏县河口乡塘东村党支部书记姜盛禄告诉记者,塘东村有个光荣传统,每年植树节这天,村里的党员和群众都会不约而同地聚集到“红军林”,以植树添绿的方式,追忆红军过塘东时与群众结下的鱼水深情,将爱党拥军的光荣传统代代相传。

据了解,1934年12月,中国工农红军第六军团、第一军团先后经过塘东村。当时,国民党为阻拦红军过境西上,令乡兵砍倒后龙山大小树木数百棵,以此设障。一位红军首长经过时看到诸多大树被砍倒地,山林尽毁,心痛不已,于是拿出十八块大洋交给当地村民,反复叮嘱待来年开春补植树木。次年春天,村民们遵照红军首长的嘱托,在后龙山上补种了一大片树苗,并立下寨规,任何人不得在此砍柴伐木、开垦种地。多年后,这片树木长大成林,参天蔽日,为纪念这段历史和红军的恩情,塘东人把这片林子称为“红军林”。

当年红军在塘东半坡和敌军发生激烈战斗,一名战士不幸受伤牺牲,村民冒着生命危险,将其悄悄埋葬在山上。此后数十年,村民们一直坚持为其义务守墓、扫墓。

“红军林”、红军墓的故事,在当地群众中广为传颂。

“我从小每年春天都来这里植树,已经形成了不成文的规定,不去乱砍林中树木,共同把‘红军林’保护好,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塘东村青年姜源佩自豪地说。

如今,在塘东村一代代党员群众90个春秋的接力植树及共同保护下,“红军林”年年添绿,郁郁葱葱,已长成一片象征军爱民、民拥军的“常青林”。

深耕红色资源,守护绿水青山,在红军走过的这片红色土地上,塘东人正在绘就幸福生活新画卷。

--> 2024-03-16 锦屏县河口乡塘东村: 1 1 黔东南日报 c245784.html 1 “红军林”变“常青林”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