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吴义环 潘春春) 近日,州农业科学院科研团队在麻江县开展野生中药材调查时,在该县宣威镇光明村一片橘园发现2棵古橘树,其树干粗壮,枝繁叶茂,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
3月21日,记者走进位于麻江县宣威镇光明村的一片橘园,见到了此次发现的两颗古橘树。
据橘园主人蒙庆尧介绍,该树系其高祖辈在清朝嘉庆年间栽种,至今已有200余年。
“据说橘树我家舅太家头一代高老祖公栽种的,可能有200多年,我现在都85岁了,我妈妈那一辈加我这两辈有一百多年,它还是再上一辈的人栽种的。”光明村村民蒙庆尧说到。
州农业科学院的技术人员根据侧枝年轮初步推算,树龄与蒙庆尧所说基本吻合。
“这棵树,我们看到我手指到这一块是原来的母树,然后这几个枝条都是母树上发出来的侧枝形成的树,那么怎么判断它的年龄呢,我们在这个地方取了一个样,然后打磨之后,按照年轮法测算下来树龄是178年,加上它的母树,其树龄应该在200年以上。” 黔东南州农业科学院总农艺师陈建祥说,此次发现的两株古橘树不仅树龄大,果品风味独特,且与近年引种的柑橘品种有显著差异,是宝贵的自然和文化遗产。若能有效开发利用,对于丰富我州橘类品种具有重要意义。
陈建祥说:“接来下我们准备对它进行DNA的测试,然后通过嫁接扩繁,形成新的植株,然后再对它进行品质方面的评价和分析,最后再报有关部门来确认是不是新的品种,当前,我们贵州的柑橘主要是柑类,橘树很少,如果是评价下来可以有开发价值的话,在我们贵州应该是一个古老品种的一个创新应用。”
为进一步做好该古橘树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科研人员已对古橘树进行了详细的测量和数据采集,并采取了施肥、修剪和病虫害防治等保护性措施。下一步,黔东南州农业科学院将组织专家对古树的树龄、DNA、品质等特性进行进一步检测鉴定,经过严谨科学的综合评价后,提出进一步保护与开发创新利用措施,推动古老的橘树资源重现生机,更好地造福当地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