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通讯员 黄庆松) 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3月23日,民族剧目《侗寨琴声》首场演出启动仪式在黎平南泉山文化广场举行。
据了解,侗戏产生于清代嘉庆至道光年间,由黎平县腊洞村侗族歌师吴文彩始创,后在贵州省黎平县、湖南省通道侗族自治县和广西壮族自治区三江侗族自治县流传,成为一个富有特色的地方传统戏剧。侗戏全部采用侗语对白演唱,语言生动,比喻形象,与音乐高度吻合,朗朗上口,清晰明快,为群众所喜闻乐见,于2006年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据悉,《侗寨琴声》是根据黔东南州在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工作中驻村第一书记和“侗家七仙女”直播带货助力扶贫的相关素材改编而成。该剧是以东西部协作为主线,涵盖红色文化、民族文化、生态文化等内容,呈现出浓郁的地方特色,人物刻画特点鲜明,朝气蓬勃,渲染了“智慧扶贫”的温暖氛围。
该剧在表现形式上,以侗戏为基调,突出了侗族传统琵琶、牛腿琴、侗笛等与现代音乐相融合的特点;在语言表达上,采用普通话、地方方言和民族语言对白与侗语唱词相结合;在舞美设计上,烘托出“天、地、人、木、气”舞台效果。表演精彩纷呈,凸显了政治性、时代性、民族性、艺术性的高度融合,展现出浓郁的地方特色和民族风情,唱响了“民族原生态·锦绣黔东南”品牌,谱写了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新篇章。
据悉,该剧目曾获得贵州省第七届少数民族文艺会演剧目特别奖、第六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荣获音乐创作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