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通讯员 杨云 吴国明) 近日,从岑巩县农业农村局获悉,截至2023年12月底,全县特色中药材种植面积累计达4.5383万亩,产值累计达2.6612亿元。
岑巩县山地资源丰富,气候条件优越,是特色中药材传统种植区,黄精、太子参、百合、铁皮石斛等20余个品种,年累计产量可达1.9975万吨,品牌资源优势明显。按照“基地+合作社+企业+农户”的联农带农发展模式,大力培育壮大龙头企业,以示范带动,吸纳散户集中连片种植,促进产业标准化、规模化种植。同时,对达到一定规模的中药材加工企业进行扶持,提高中药材产地加工的集中度和管理水平,实现产业提质增效。
“2023年12月底,我县共计培育有中药材生产经营主体1776余户,其中合作社有14家,微企10家。”岑巩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田家先介绍,既有种植又有加工的主体3家、纯加工的2家企业,家庭农场1家,种植大户33家。稳定利益联结农户128户,累计全年带动就业6840人。
“标准化、规模化种植,是发展现代高效农业的必经之路。”岑巩县种植业技术服务中心主任郑军说,我们在各乡镇都培育了药材种苗繁育基地,切实从源头把控中药材种植水平,不断提高产出质量,确保产业增效农民增收。
近年来,岑巩县以倾力打造“万亩特色中药材基地”为目标,以“规模发展、标准种植,加工增值、产销铺路”为思路,全县中药材产业发展迅速,形成了以黄精、太子参、百合、铁皮石斛、茯苓药材为主的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产业体系。
截至目前,岑巩县在100亩以上的规模化种植基地共57个,中药材种植已经成为岑巩县不少群众收入的重要来源。截至2023年12月底,产值完成上级下达的目标任务105.9%,同比增速5.9%。
(备注:1亩=0.0667公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