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4年04月02日

剑河:

科技力量让养鸡产业焕发勃勃生机

图为工人在养鸡场收集鸡蛋

本报讯 (通讯员 沈泽丹 彭郡) 近年来,在科技的助力下,剑河县小山沟里的养鸡场实现了自动化,养鸡场从昔日的小鸡乐园,蜕变为今日的蛋鸡王国,科技的翅膀,让这里焕发出勃勃生机。

走进南明镇大洋村在山养鸡场,一排排鸡舍整齐划一,鸡舍内明亮清凉,12000羽海兰灰和五黑蛋鸡在鸡舍内享受着“惬意生活”。它们告别了泥地觅食的日子,住进了现代化的“楼房”,成了名副其实的“战斗鸡”。

目前,送水、控温、换气、清粪等都是自动化作业,让养殖过程变得轻松高效。养殖场负责人姜在山提起现有的自动化养殖生产线,满脸自豪。他说:“目前,我这个场有1200平方米,养一万多只蛋鸡,散养的话耗费人力至少七八个人,目前三个人就轻松解决管理和饲养问题。”

2019年,从事化工行业的姜在山,回家乡当起了“鸡司令”。数年的林下散养经验让他深知传统养鸡模式的种种弊端——人力消耗大、环境脏乱差、效率低下。去年5月,姜在山一改往日养殖模式,凭借科技力量,让传统鸡场实现华丽变身。

“以前一座鸡舍只能容纳2000多只鸡,如今却能养12000只。”姜在山感叹道:“只要按下按钮,自动投料机早上运作过去,下午又会自动运作回来,这样不仅不会导致饲料的浪费,还能节约很多成本。”昔日,散养鸡,喂养一次需要一个多小时,一天需重复两次。而今,自动化喂养仅需短短3分钟便能完成。

令人惊讶的是,在这个庞大的养殖空间里,却几乎闻不到一丝异味。这便得益于鸡舍内安装的智能通风换气系统和自动化鸡粪传送带,有效解决了粪便和通风难题。

“系统根据环境自动调节排气扇运转,确保空气流通。同时,传送带及时收集鸡粪,经发酵变成有机肥,既解决了粪污问题,又创造了经济效益。”姜在山边操作着系统边介绍道。

目前,该养鸡场日产鸡蛋超过万枚,从去年10月投产至今销售额达90万元。这些优质鸡蛋,全部在附近的酒店、超市、商铺销售一空。“后续将进一步扩大养殖规模,争取达到5万羽蛋鸡,日产蛋量4万多枚。”基地产能上来了,接下来,姜在山还计划着与高校携手合作,探索有机肥转化的下游产业链条,让更多科技成果运用到产业中,助力乡村产业发展。

--> 2024-04-02 剑河: 1 1 黔东南日报 c247825.html 1 科技力量让养鸡产业焕发勃勃生机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