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4年04月02日

太拥镇:

茶产业成为群众实实在在的富民产业

图为茶园航怕图

本报讯 (通讯员 沈泽丹 晏学源) 山地连绵起伏,茶园郁郁葱葱。春风拂过,剑河县太拥镇翁王村连片的高山茶园焕发勃勃生机,嫩绿茶芽如期萌发,在温暖的气候下,白茶更是迎来了丰收的季节。

早采是宝,迟采是草。明前茶贵如金,其叶肉肥厚、滋味鲜爽,奠定了它在茶圈中的明星地位。有多年种茶经验的茶园负责人唐洪清深谙此道,在晴好的天气里,他迅速组织工人们,及时采收今春的第一茬嫩叶,抢“鲜”上市。

茶园中,一垄垄茶树间,采茶人忙碌的身影随处可见。或是附近村民,或是党员志愿者,他们手法熟练,一捏一提,一芽一叶,精准而迅速。那一双双巧手在茶树间欢快地“跳舞”,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村民张剑英一大早便来到茶园采茶,她手中的篮子逐渐装满了嫩绿的茶青。她笑着说:“早上7点钟我们就来了,采一公斤茶青是70元,现在我已经采了一公斤多,一天算下来也能得100多元钱。”话语中透露出对茶产业的信心和满足。

采茶、制茶是一场与时间的较量。从山上采摘的新鲜茶青被及时送到茶厂进行加工。杀青、理条、提香、筛选……经过精心制作的干茶,香气浓郁、色泽鲜亮,品质和口感达到了最佳状态。

“为了保证品质,我们当天采的茶青必须要全部加工完,就算是要干到天亮我们也要干完才能休息。”工人杨再潮说。

翁王村毗邻剑河县八万山连片林区,独特的地理环境赋予了这里的茶叶“清鲜、明亮、鲜醇、爽口、甘甜”的品质,使得该村的茶叶在每个春天都能“先拔头筹”,赢得市场青睐。

唐洪清是村里最先尝到甜头的一批茶农,在他带动下,该村已种植茶叶550亩,主要发展白叶一号、奶白茶等优质品种,依托产业发展,带动附近村寨的群众务工增收。

“白茶属于中高端产品,江浙一带的老板就是看中我们这个品质,所以现在都不愁销路。去年,我收入60多万元的毛利,今年这个气候比较适宜茶叶生长,相较于去年要增长三分之一的收入。”唐洪清自豪地说。

近年来,太拥镇结合气候条件和资源禀赋优势,明确了“两茶一药”发展思路,聚焦白茶、油茶、林下中药材等特色产业,走出了一条生态产业发展的致富路。而今,茶产业逐步成为村民的主要经济来源之一,是实实在在的富民产业。据太拥镇党委副书记、镇长舒俊蛟介绍,目前,全镇共有连片标准化白茶茶园800余亩,白茶产业年产值超过800余万元,带动全镇200余人就业,年务工收入超过50余万元,有效促进农户增收致富。

(备注:1亩=0.0667公顷)

--> 2024-04-02 太拥镇: 1 1 黔东南日报 c247826.html 1 茶产业成为群众实实在在的富民产业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