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通讯员 杨光红 张安俊) 时下,中药材进入了春季管护的黄金时期。在麻江县宣威镇咸宁村太子参种植基地里,绿油油的太子参长势喜人,当地村民正抢抓农时开展管护工作,田间地头一派繁忙景象。
今年65岁的村民唐世美,已经在基地工作了5年,对于现在不出远门就能获得土地流转租金和劳务两份收入,她感到很知足。
“我们年纪大了,出门打工别人也不要,现在有老板来发展种植太子参,我们可以帮忙种,得点生活费,挺好。”唐世美说。
太子参种植简单、周期短,从栽种、管理到采收各个环节,都给当地及周边群众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吃上“产业饭”。
“下雨过后打药效果好点,这个季节病虫害特别多,所以防护比较严格,基地上每天需要四五个人打药、除草,做好管护之后希望可以卖得个好点的价格。”太子参种植大户罗菊香看着郁郁葱葱的太子参,对下一步的销售环节也是充满了信心。
近年来,咸宁村不断优化产业结构,结合当地自然资源条件,大力发展黄精、太子参等中药材种植,通过“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运作模式,有力推动太子参规模化、高效化种植,实现土地集约化发展,并带动200多户周边村民就业,助力咸宁村户均增收1.1万元左右。
“今年咸宁村发展太子参2000多亩,目前亩产量在500公斤左右,产值每亩7000元左右,目前前景比较看好,每年带动就业在3000多人。”咸宁村党支部书记、主任柯生隆介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