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讯员 赵华甫
麻江县贤昌镇盐山村,是世界老年人长跑冠军李发品的家乡。
盐山村位于麻江县贤昌镇东北部,距麻江县城25公里,距贤昌镇政府驻地18公里。东与本县宣威镇基东、瓮袍村相依,南与黔南州都匀市接壤,西南与本镇新场村、西与本镇贤昌村和近郊最高山——宋蓬山相邻,北与本县龙山镇复兴村相接。全村总面积约10平方公里,东西长5公里,南北宽4.5公里。属高山地带,地势至西向东倾斜。村内有河流、滩涂、水田、旱地、丘陵、低山分布。村西北有高峰宋蓬山,东北有鼎罐冲,东有锅盖坡,东南有盐坡。北部小溪为复兴溪上游,河床落差大,有利水电建设。
据《贵州省麻江县地名志》记载,盐山村以境内盐坡命名。1952年 “土改”时称盐山村,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名盐山大队,1984年 3月社改乡复名盐山村。盐山村辖火壤、鸭塘、翁惹、翁沙、桐木坡、马坪、翁井、甲谢冲8个自然寨,全村总人口536户2194人,是一个以布依族为主,兼有畲、仫佬等民族杂居的少数民族村。该有耕地面积2071亩,其中:田1501亩,土570亩。是世界老年男子长跑冠军李发品的故乡,“中国红蒜之乡”“锌硒米之乡”主产区。
2024年1月30日,我慕名来到麻江县贤昌镇盐山村鸭塘寨李发品老人的故居。走进鸭塘寨,映入眼帘的是村巷里的白墙上,写着李发品老人介绍:李发品(1919——1999),麻江县贤昌镇盐山村人,一生爱好狩猎,擅长赛马、长跑等体育运动,分别于民国三十二年(1943)和民国三十六年(1947)两次获得贵州省男子万米长跑冠军。1986年入选中国中老年人体育代表团,赴加拿大参加第十九届世界老年人长跑锦标赛,以42’32" 82的成绩,刷新男子组万米长跑世界纪录,获得男子万米长跑世界冠军。
李发品老人摘得桂冠当年,原《黔东南报》记者李葆中写过一篇通讯《跑在世界前面的老人》,报道李发品老人的事迹,并获得本年度新闻奖。在李发品老人的寨子里,人们至今还在津津乐道地谈论着冠军的故事。李发品老人长期生活在农村,吃苦耐劳,相传他狩猎时,经常与野猪等猎物赛跑,练就了一身本领。养成在艰苦条件下喜欢酸食,克服困难,取得好成绩的毅力。传说他家里有客人来,家里没有菜招待,他对客人说,你们坐一会,我去都匀买菜来。从他家到都匀往返几十里山路,他不到一个时辰就赶回来。回到家里,饭刚好煮熟。至今寨子里的人们还记得,他获得冠军回到家乡后说,他去加拿大比赛时,吃的是西餐,他很不习惯,最后他拉肚子了,没取得理想的成绩。他说:“如果给我吃酸汤菜,我要甩他两匹坡(成绩还会更好)!”
李发品老人夺得冠军,首次在此项目上留下中国人的名字,为国家、为家乡争得了荣誉。冠军的精神在激励着当地人们面对困难,努力奋斗。李发品老人去世后,其故居和李发品墓于2009年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从李发品老人故居出来,我来到鸭塘寨对面的火壤寨。
火壤寨子中央有一株古银杏树,树高30多米,枝叶覆盖面有数百个平方。树干极大,要五个人手拉着手合围才抱得住。据称已有上千年树龄,这树被当地村民认为是“镇寨之宝”,在村规民约中列为重点保护对象,此前,曾有外地客商出巨资购买,但遭到了村民的拒绝。传说过去此寨为李、傅等姓同住,遇事商量,共事有礼,和气相让,和睦相处,故名和让。火壤系和让的谐音而来。村中古银杏,就是村人世代和好的象征。
此外,该村还有翁井将军石、翁沙瀑布、翁井月亮洞等自然奇观。翁井将军石约20米高,呈“7”字形,石上还长有一棵树,远远望去,如一名古代将军屹立在半山上,十分奇特。翁沙瀑布在复兴溪上游,高约100米,丰水期瀑布宽约20米,蔚为壮观。该瀑布河床落差大,有利水电建设,目前已利用河床落差,建成一座小水电站,并入国家电网。翁井月亮洞,洞口圆形,直径3米,形如月圆。
走访了盐山村的部分村寨后,我来到了盐山村委会。在村委办公室,我和村干部聊起了乡村振兴。目前,在乡村振兴中,该村通过美化村寨、发展产业和劳务输出等举措促进乡村振兴。在走访中,我看到,鸭塘等寨子完成了村寨美化示范点建设,冠军故里格外整洁亮丽。在产业发展中,该村结合实际,主要发展红蒜、油菜、锌硒米、马郎圣果、蔬菜等产业,其中红蒜种植200多亩,油菜种植近200亩,锌硒米种植800多亩。由于当地种植的红蒜品质好、味道香,运到都匀等地出售,深受消费者的欢迎。盐山村不光是世界老年男子长跑冠军李发品的故乡,还是名副其实的“中国红蒜之乡”“锌硒米之乡”主产区。
冠军故里盐山村依山傍水,自然和生态环境优美独特,交通便捷,城郊区位优势明显,具有巨大开发潜质,相信在乡村振兴政策引领下,冠军故里将实现宜居宜业宜游的新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