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通讯员 万剑青) 近年来,榕江县重视体育项目长期发展,重点抓体操、足球、攀岩、跳水等优势体育项目,持续培育出林莉、肖莎、杨胜超、刘榕冰等世界和全国体操冠军,全面推进体育事业发展。特别是抢抓“村超”火爆出圈机遇,积极争取上级部门支持帮助,2024年3月16日,国家体育总局体操运动管理中心、贵州省体育局和榕江县签订合作协议,三方携手探索体操强县建设路径,统筹推进榕江县竞技性体操、群众性体操和校园体操的全面发展,支持榕江县建设全国首个体操强县,为建设体操强国提供“榕江示范”。
优化体操机制,夯实发展基础。结合全县体育事业发展实际,制定《榕江县关于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深化体教融合实施意见》《关于加快榕江县体操事业发展打造体操之乡的意见》,积极推进青少年体育训练“5621”计划,强化体育训练中心培训基地建设,与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共建体操进校园试点学校,构建教学体系规范、训练构架完整、竞赛体系完备、人才渠道畅通、保障机制健全的体教融合工作模式,形成“人人参与、层层选拔、全县联动”的体育培育格局。截至目前,已经打造体操进校园试点学校16个。
建强师资队伍,筑牢体育根基。强化教练队伍建设,优先招录退役运动员、资深教练员任教练,并定期向体训中心教练员、学校体育教师和体育俱乐部教练员举办通识知识、专项业务和基础体能等培训。实行阶段性或半年、年度训练考核机制,将培训业绩、参赛成绩与职称晋升紧密挂钩,切实强化全县教练员、体育教师的专业业务知识和执教能力。同时,用好国家体操队、贵州省队与榕江合作优势,采取与教练员、裁判员、体能师、营养师的技术交流、培训服务输送等措施,进一步提升榕江县竞技性体操项目综合实力。截至目前,全县有职业教练员6人,其中4人获得国家级体操健将称号,国家一级运动员2人,省体操队退役运动员6人。
分类实施选苗,提供人才支撑。在招生季前往各幼儿园、小学组织学生上示范课,了解学生天赋和热爱程度,通过对小朋友身体形态、身体素质、心理素质、记忆能力、意志品质、注意力等方面进行全面的评估,从中发现挑选优秀“苗子”,并借助村超出圈契机,宣传引导家长自主推荐孩子参加试训,通过试训合格后入选“优苗库”。与各学校兴趣班、俱乐部、培训班等建立优秀人才报备机制,对各类业余培训场所发现的优质“苗子”实行台账登记,通过定期到学校、培训机构免费教学指导的方式,从中挖掘优秀“苗子”进行深入培养并向上级输送。2023年以来,通过各类选拔出优秀体操“苗子”55名。
系统跟进培育,提升竞技水准。按照年度训练、季度训练、月训练和周训练等模式设立分级分类教学计划,将训练项目按照甲、乙、丙分组,设计不同内容和难度的训练,并根据运动员的实际水平和能力,侧重点训练其中的小项,针对运动员特点因材施教,合理安排运动量,确保运动员在不同的类别和等级训练中效果更佳。坚持以赛代训模式,鼓励支持运动员参加省州各级各类体操赛事,并积极申报在榕江举办体操赛事,通过比赛备战和实战达到锻炼队伍、积累经验的目的,有效提高体育运动员竞技水平。2021年以来,榕江县先后承办3次青少年体操和艺术体操、校园赛事,通过比赛向省体操运动管理中心输送了6名体操运动员和6名艺术体操运动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