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4年04月09日

郎德镇:

抓好茶叶组织化生产助农增收

本报讯 (通讯员 卢艳萍) 近期,为推进茶产业发展,促进群众增收致富,雷山县郎德镇遵循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农民主体思路,有步骤、有计划抓好茶叶组织化生产。

摸排动员,促供需匹配。统筹镇村干部力量,在茶叶开采前对全镇劳动力情况进行摸排,重点摸排脱贫户和监测对象的劳动力情况。督促南猛、老猫、杨柳三个茶叶种植村提前收集上报本村茶农、茶企用工需求量,确保本镇茶叶采摘用工供需匹配。在采摘期,发动镇村干部通过各村QQ、微信群每天发布郎德镇及周边乡镇各茶园、基地用工信息,鼓励大家就近就业促增收。

示范带动,创利益联结。构筑“党支部+企业+致富带头人+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在镇党委政府及村党支部引领下,发挥好茶叶种植大户的致富带头人作用,积极吸纳群众就业。如南猛村种植大户李世陆的“世陆茶叶基地”,每日可吸纳80人左右采摘,老猫村文胜洪茶园每天吸纳30至40人采摘等。此外,茶园的管护、茶叶加工、包装、销售等环节均不同程度吸纳群众稳定就业增收。采茶工优先照顾辖区脱贫户监测户,同时辐射带动周边乡镇群众就业。

当好“三员”,保增收精准。统筹镇村广大党员干部力量投入到促春茶增收工作中。当好“讯息员”,开采前随时关注时节天气情况,及时督促茶农做好各项采摘准备,开采季提醒茶农抢抓春茶,每日发布用工信息。当好“协管员”,督促茶叶种植的各村村干提前联系茶商收购,采摘期密切关注茶叶收购价格、收购量等,指导、协调、督促春茶收购。当好“调度员”,及时上报每日茶叶采摘产销的劳动力人数、采茶数量、劳务收入等情况。自杨柳村3月22日率先开采以来,全镇组织包括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平均每日200人左右的群众通过采茶就业,根据多劳多得原则,按照采摘重量和当日销售后价格计,每日每人可获得160至450元不等的收入。

勇于突破,辟外贸通路。今年年初,郎德镇南猛村与中东阿联酋贵州商会签订茶文旅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在3月中旬进一步明确了预订明前茶、明后茶的数量和价格,推动郎德镇茶叶迈向走出国门的第一步。同时积极沟通和用好辖区内外乡贤,以期通过乡贤作用的发挥,打通一条条资源通路,促进茶文化传播销售,努力营造“家乡人带家乡茶”的良好氛围。

当好先锋,助困难茶农。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联合镇村人大代表群体、妇联群体、志愿者群体等力量,走村入户问需于民,了解茶农、采摘工人、茶叶加工厂当前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并帮助解决。接下来,将重点关注劳动力缺乏的小茶农,组织帮助他们抢抓春茶,减轻他们劳动力及用工资金上的负担,用实际行动助力茶农增收。

--> 2024-04-09 郎德镇: 1 1 黔东南日报 c248584.html 1 抓好茶叶组织化生产助农增收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