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4年04月11日

贯洞镇干团村:

抱团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

本报讯 (通讯员 刘彬 余光明) 近年来,从江县贯洞镇干团村坚持把抱团发展作为壮大村集体经济的重要抓手,通过夯实“抱团”基础、优化“抱团”路径、创新“抱团”模式,形成点上开花、面上结果的村集体经济发展格局,增强了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底气,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和认可度明显提高。

夯实“抱团”基础,配强头雁队伍,让村集体经济发展“抱”得更紧。选优配强“两老带三新”、平均年龄39岁、大专及以上学历的村“两委”班子,他们带领村民发展致富的思路清晰、措施有效。推行“党建+能人”的发展模式,有效放大“亲情、乡情、友情”的情感纽带作用和“血缘、地缘、业缘”的社会联结功能,通过召开乡贤座谈会、大学生座谈会等,努力回引在外的本土能人和大学生,引导他们在建设家乡中建言献策、出力出招。通过利好政策宣传,吸引长期在外创业、具备较强经营能力的5名致富带头人回村发展,联动推动村集体经济提质增效。组织群众参加各级各类技能培训,让群众掌握种植铁皮石斛、百香果、食用菌与电商直播等技能技巧,为干团村进一步壮大村集体经济储备了一批有能力、肯吃苦的“田秀才”“土专家”。2021年以来,该村召开4次乡贤座谈会、3次大学生座谈会,举办技能培训3期共150余人,培养农业专业技能型人才10余人。

优化“抱团”路径,整合资源要素,让村集体经济发展“抱”得更优。结合资源禀赋、发展定位、产业基础、群众意愿,因地制宜选择一条既适应市场需求又符合群众利益的集体经济发展路子。合理利用乡村振兴衔接资金、东西部协作资金和村民自筹资金,确保资金投向精准、产业效益可靠。2021年以来,整合各类资金500余万元,实施柚子、养牛、贡菜等产业项目3个,带动20余名群众稳岗就业。盘活原干团小学教学楼打造成标准化党群服务中心,盘活闲置养猪场帮助返乡青年创业,让“沉睡资产”变成“增收活水”。目前,已入栏西门塔尔牛110头,投入资金200万元,利益联结93户群众。做好产业项目的公示公开,定期公示群众关心的产业发展情况和项目建设情况,清晰列明项目金额、资金流向、项目进度等重要信息,并在支部党员大会、群众院坝会、鼓楼会等进行通报,不断提高村级事务的知晓率和透明度,为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保驾护航。

创新“抱团”模式,注重利益联结,让村集体经济发展“抱”得更实。采取“党支部+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发展柚子特色产业,在20余户村民自行出资160万元的基础上,组织村民流转土地入股。当前,流转土地1200余亩,已经种植柚子300余亩,培育小苗20万株。推行“党支部+企业+农户”的模式,整合资金以债权投资形式入股临近优质企业,并与企业达成用工协议,为村民提供稳定的就业岗位。目前,干团村入股的6个产业项目已经按合同约定向农户支付分红资金22万元,壮大村集体经济22.74万元,解决40余名群众就近就业。通过“党支部+农户”的模式来实施以工代赈项目,优先吸纳脱贫户、监测户、低收入户的劳动力参与工程建设,除去项目建设与人工费用后,项目盈余资金全部纳入村集体经济。近年来,该村实施的以工代赈项目解决群众就业400余人,实现劳务增收100余万元,壮大村集体经济110万元。

--> 2024-04-11 贯洞镇干团村: 1 1 黔东南日报 c249002.html 1 抱团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