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通讯员 杨秀梅 刘东鸣) 春风和煦、万物复苏,又到了鱼类繁殖的季节,为了使鱼类有一个稳固、安全的产卵场所,连日来,锦屏县三板溪电厂鱼类增殖站积极组织实施“人工鱼巢”项目,在亮江、小江等清水江支流投放多个人工鱼巢,为鱼妈妈搭建温馨舒适的“育婴所”,提高鱼卵孵化率,促进鱼类种群繁衍。
在亮江、小江河畔笔者看到,工人们正忙碌地在岸边搭建人工鱼巢,他们将竹竿、棕榈片、铁丝等扎成竹排,在水流舒缓的河湾地带进行投放并做好固定,一个个安全、稳固的鱼类育婴所就做好了。
“今年我们计划在锦屏县境内清水江支流小江、亮江河道搭建人工鱼巢15000个,便于河道内的鱼类产卵繁殖。该项目的实施对清水江鱼类资源保护起到一定辅助作用。”项目负责人邹志辉介绍道。
据了解,根据《贵州省渔业条例》的规定,在鱼类的洄游通道筑坝或者是开展水下作业的施工单位,有对渔业资源采取补救措施的义务。搭建人工鱼巢,就是三板溪电厂委托湖南水产科学研究所采取的一种生态补救措施。自2006年三板溪电站下闸蓄水以来,三板溪电厂每年都在清水江流域实施人工渔巢项目。
“除此以外,三板溪电厂每年还定期在清水江的干流、支流开展鱼类增殖放流,增加天然水域的鱼类的种群和数量。”县农业农村局渔业服务站站长刘松告诉笔者。
接下来,锦屏县各部门还将结合公安部门“十年禁捕”春季会战和长江“十年禁捕”系列专项执法行动,针对辖区涉渔违法行为形成新一轮的严打态势,切实加强辖区水域生态环境和水生生物资源的保护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