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黔东南州融媒体中心记者 杨峰 杨光能 魏丽萍
阳春时节,走进岑巩县思旸镇盘街村,清澈的溪流穿村而过,田间地头绿意盎然,整洁的民居错落有致,纵横交错的路网将山水田园串点成线,勾勒出一幅美丽乡村新画卷。
近年来,盘街村依托良好的山水资源优势,通过盘活土地资源,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壮大集体经济,带动村民走上幸福路。
4月10日,在盘街村党员蔬菜种植示范基地,记者见到了正在带领村民采收“订单蔬菜”的村党支部书记、主任边兴鹏。
劳动间隙,边兴鹏接受了我们的采访。
2008年,边兴鹏当选盘街村党支部书记,上任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振兴乡村教育,为经济社会发展蓄力赋能。
经过多方努力,边兴鹏从县里申请到一笔5000元的教育资助金。
当年8月,在村小学的操场上,盘街村举办了首次升学表彰大会。升级考试成绩前3名的小学生,考上县重点高中的初中毕业生,以及考上大专以上学校的高中毕业生,依次登上领奖台。
上台领奖的孩子们目光闪亮,流露出满满的自信;台下家长们心潮澎湃,感到由衷的自豪。
村“两委”许下承诺:对村里考上大学的学生,予以重奖。
自此,盘街村一年一度的升学表彰大会从未间断。
每年高考前夕,盘街村委会都会邀请县重点中小学的优秀教师,为村里即将参加中、高考的学生上一堂“特殊课”,针对考试中可能遇到的问题,为他们释疑解惑,吃下“定心丸”。
每年的中、高考考试日,边兴鹏和村干部们都会起个大早,来到村委会准备好可口的午餐,用面包车送往县城各考点,为孩子们增添能量,加油鼓劲。
2008年,盘街村通过组织爱心企业捐资、社会人士资助、群众自筹相结合的方式,成立了村级教育奖励基金,并把尊师重教写进《村规民约》。
如今的盘街村,家家重视文化教育,户户注重家教家风,很多家庭都立有家规家训。
盘街村熊家组的熊国锦,父母长年在外打工,从小跟着爷爷奶奶生活,因为家中贫困,一度情绪失落,学习成绩下滑。
“有困难随时找村里!”村干部的话,重新鼓起了熊国锦奋发学习的信心。
在村教育基金的资助下,熊国锦顺利考取北京师范大学。
2022年7月,就读于北京师范大学的熊国锦等6名“优师计划”师范生联名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信,讲述了立志从教的初心和入学以来的学习收获,表达了毕业后扎根基层教书育人的决心。
9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给熊国锦等同学回信,勉励他们:“要继续秉持‘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校训,珍惜时光,刻苦学习,砥砺品格,增长传道授业解惑本领,毕业后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努力成为党和人民满意的‘四有’好老师,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力量。”
2023年暑假,熊国锦和同学一行40余人回到岑巩县,开展了覆盖当地4所中学、2000余名学生的暑期实践活动,为当地孩子带来国学课、手工课等丰富多彩的素质拓展课程。
“现在家乡的发展前景广阔,越来越多的学子选择回来发展,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建设家乡。”边兴鹏说,目前盘街村的大学毕业生,有40多人在县城工作,从事教师、警察、医生等行业,还有一部分选择回村就职或自主创业。
“读书时我获得了村里的补助,毕业后就想为家乡的发展贡献一份微薄的力量。”毕业于上海师范大学的高湖萍,回村后依托国家扶持小微企业政策,于2023年9月创办了天源饮用水公司,吸纳8名脱贫户就业。
毕业于华北科技大学的黄超,原就职于山东一家公司,月薪8000元。2022年,他响应村里的号召,毅然回到盘街就职,负责村里的财务、产业发展等工作。
刚从浙江大学毕业的钱俊,带着对家乡的深厚情感和专业知识回盘街村,为村里规划村容村貌、产业布局,参与人居环境整治。
……
这些有志青年陆续返乡,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动能。
如今的盘街村,已实现污水处理和消防管道全覆盖,村容整洁,村道宽阔,民居环境优美。
2023年,盘街村发展油茶600亩、杂交水稻制种600亩、种植蔬菜200亩,产业为村集体创收30余万元,年带动务工1300人次,年发放务工费近百万元。
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的核心和灵魂。近年来,盘街村利用产业发展收益,持续开展“党风、家风、民风、村风”建设,先后获得党建“先进村”、乡村治理“文明村”、德孝文化“孝贤村”、尊师重教“教育村”、全国文明村镇等荣誉称号。
最美人间四月天,浓浓书香满家园。教育兴村、产业富民,盘街村的乡村振兴路越走越宽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