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4年04月16日

剑河:

直播间变“大卖场” 苗乡腊肉送出山

本报讯 (通讯员 杨洁茹) “我们家用的是贵州乡下熟食喂大的土猪肉,都是慢火烟熏,看一下我手上这块是精品三线五花肉,带排骨的,有需要的家人们,直接扣在公屏上,给你们上一号链接……”在剑河县岑松镇巫亮村腊肉加工厂的直播间里,创办人杨天才正在直播带货,小小的直播间就像一个“大卖场”,把苗岭“云端”上的腊肉销往全国各地。

杨天才是巫亮村的致富带头人,也是一名退伍军人,16年的军旅生涯磨砺出他坚毅、果敢的个性,本可以转业安置的他,毅然选择了回到家乡创业、办厂,带着村民们一起做农副产品加工。

2023年,杨天才的腊肉工厂开始建设,11月正式投入生产。该工厂共设置烤房14个,满产每年可产出腊制品10余万公斤。

“我家的腊肉,都是按照传统手法熏制,只放了盐、白糖、花椒和酒。”杨天才说,这样制作的腊肉由于配料简单无添加、口感好,得到了外地消费者的青睐,他便和妻子一起开直播带货,还在工厂内专门建设了3个直播间,开设卖货专场,邀请当地网红主播合作带货,将苗乡味儿十足的腊肉送出大山。

在巫亮村,直播带货可是个新鲜事,村民们只见过没干过,身为村干的杨天才带头直播就是为了给村民们搭建平台,同时,帮助销售村民自产的杨梅、板栗、蜂蜜、辣椒、土鸡、土鸭等农副产品,让村民们在家也能把农产品销到远方,在新媒体平台赚到红利。

现在,杨天才的腊肉厂还在招募常驻主播,持续发展线上销售的同时,他希望开拓更宽泛的农产品市场,并逐渐形成属于巫亮村自己的特色品牌。

今年1月,省级层面支持的《“三低”腌腊肉制品加工与质量控制技术应用与示范》科技项目在杨天才的腊肉工厂挂牌。

“这段时间,贵阳学院的科研团队已经到厂里考察,有他们帮忙开发,提高生产科技含量,为我们打开更广阔的市场送来了‘敲门砖’,我对产品更有信心。”杨天才说。

据了解,来自贵阳学院的科研团队将在该腊肉工厂研究开发低盐、低亚硝酸盐、更绿色健康的腊肉加工技术,提高产品安全性和稳定性,制定并发布企业技术标准,通过高校牵手、科技支撑,助力产业发展。

企业虽小,却满怀着群众对劳动致富的期待。近年来,剑河县不断加大对小微企业的服务力度,多部门共同发力,定期上门问计问需,为企业提供惠企政策宣传、技术服务指导等多方支持,为小微企业发展做足铺垫。

“我们通过走访问需,了解到企业运转计划、生产经营以及原材料供应等情况,为企业一对一入户辅导涉税申报、税收优惠政策享受等事项的办理,为企业发展注入税收红利。”国家税务总局剑河县税务局副局长龙亭亭表示。

--> 2024-04-16 剑河: 1 1 黔东南日报 c249628.html 1 直播间变“大卖场” 苗乡腊肉送出山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