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4年04月16日

黄平:

“非遗+研学” 打造文化传承新课堂

本报讯 (通讯员 张平 潘家平 梁文) 为进一步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黄平县在探索非遗保护新路径上,通过“非遗+研学”融合模式,打造非遗传承新课堂。

近日,黄平县非遗研学基地迎来了200余名学生参加非遗研学课程,在非遗工坊里,泥哨、刺绣、蜡染等非遗文化展品琳琅满目,激发了孩子们的浓厚兴趣。在非遗传承人的指导下,孩子们亲身体验学习制作泥哨和蜡染。

“刚来到这里的时候,我以为捏泥哨只是玩泥巴这么简单,但是等我进去非遗工坊之后,老师教我们许多东西,比如说泥哨的面部、耳朵,脚这些地方非常容易出错,”来自施秉县第二小学学生龙萱雨感慨地说,泥哨看似在玩,其实一旦出错就得重新整勾,在这里能学到了许多知识,希望下次还有机会再来学习。

据介绍,非遗+研学的活动是为了让孩子们近距离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增强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施秉县带队来学习的导师黄秋说:“我们来黄平县开展研学活动,主要是看重黄平这边的红色与非遗文化,红六军团经过施秉也经过黄平,刚好串联起来。我们开展的课程是去黄平旧州机场,学习航空方面的科普知识,还有泥哨的非遗传承,这一块对学生的吸引力也非常大,而且在老师的带领下,学生可以把制作的手工艺品带回家,以此作为文化的传承。”

近年来,黄平县依托泥哨、刺绣、蜡染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探索开发系列受到学生欢迎的研学课程,让学生“零距离”体验非遗,感受非遗魅力。

图为非遗传承人在非遗工坊指导学生制作泥哨。

--> 2024-04-16 黄平: 1 1 黔东南日报 c249635.html 1 “非遗+研学” 打造文化传承新课堂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