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通讯员 姜安起 杨海) 近年来,黄平县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主动作为、抢抓机遇,抓项目、抓招商、抓培育、抓服务,多措并举推进招商引资工作。
健全体制机制。印发《黄平县2024年产业大招商工作方案》,健全领导领衔、定期研究、督查考核、落地跟踪、要素保障、部门联动、专班推进等一系列工作机制,把招商责任压实,把招商渠道扩大,把招商氛围变浓,切实形成“人人都是招商环境、个个参与招商工作”的良好氛围。同时,成立白酒、特色食品(肉牛)、文旅康养、再生资源循环材料、大健康医药(药材)、木材加工及家居制造等6个招商专班,深入研究产业链,理清产业发展思路,科学谋划产业发展布局。
筑牢产业基础。按照全县产业发展规划,围绕全产业链,完善“3+1+N”产业体系“一图三清单”,提高招商精准度。发挥县域资源比较优势,结合产业带动性、招商可行性、投资盈利性、要素保障和产业基础,谋划编制可行性强、落地性高的招商项目,加快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通过落地企业、乡贤、商协会、省州平台、东西部协作、新媒体等多种渠道加大向外推介力度,增强招商引资综合竞争力。同时,深入梳理国家和省、州、县有关政策,加快制定《招商引资优惠扶持政策措施》。
服务招商企业。增强在建重点项目的服务保障,持续发力释放到位资金;围绕重点项目,持续抓好意向项目跟踪对接,促进成果转化;加快推进安徽吉电、乌江水电、湖南电力设计院“能源+产业”的落地步伐。对已签约项目,加大项目对接服务力度,组建服务专班,全力落实土地、厂房、水、电、气、路等要素保障,及时解决项目推进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推动项目从“纸上”落到“地上”。
严把项目准入。按照高标准严要求的原则,对发展后劲不足、污染环境、资源浪费大的项目严加限制,全力引进一批支撑作用大、带动能力强的大项目、好项目,促进经济与环境协调可持续性发展。同时,强化意向企业对接跟踪机制,继续实行“五个一”项目跟踪服务机制,主动当好“店小二”,切实做到想投资的企业敢投资,敢投资的企业能落地,落地的企业能放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