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讯员 贾芸 王春璇
近年来,为了让茶企用上电、用足电、用好电,南方电网贵州凯里雷山供电局成立茶产业保供服务队,聚焦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特点和乡村企业用电新需求,深入实施供电可靠性提升行动,按照不停电标准管控体系,多措并举提升农村偏远地区供电可靠性。
“以前我们都是用柴火大铁锅进行人工翻炒,需要炒茶师傅拥有相当高的经验和水平,现在改用电气化设备炒茶,可以直接设定温度和时间,只需要把摊凉好的茶叶放进去就好,炒出来的茶叶品质也很稳定。”4月12日,雷山县毛克翕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毛鹃向笔者介绍。
眼下正值茶叶采摘的好时节,在雷山县望丰乡、达地水族乡、大塘镇,满山的茶叶葱茏,茶香沁人。
每年的3月至7月是茶场最为繁忙的时候,毛克翕茶业有限公司制茶车间内茶香阵阵,加工设备运转不停,工人们在一旁认真查看设备运行状态,摊青、杀青、回潮、揉捻、烘干等制茶工序正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雷山银球茶,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圆球状特型绿茶,味浓且鲜爽回甘,毛鹃的爷爷毛克翕便是雷山银球茶的发明人。毛鹃从小就跟在爷爷身后,看着爷爷带着工人们一起挥动茶铲,上下翻动着翠绿的茶叶,耳濡目染的她在小小的心里埋下了一颗绿色的种子。为茶产业殚精竭虑一生的毛克翕临终前曾嘱咐毛鹃,一定要把银球茶守护好、传承好、发展好,让茶农的日子过得更好。
2017年,毛鹃从爷爷和父亲手中接过制茶接力棒,成为雷山县非遗银球茶制作技艺的第三代传承人。
毛鹃作为“新茶人”,勇于打破传统的种茶与制茶方法,探索机制名优茶创新之路,引进先进加工设备,2010年,毛克翕茶业有限公司将银球茶制作中的杀青、揉捻等工序由传统柴火加工转变为现代电制茶工艺,在提高银球茶生产效率和品质的同时,大大减少了环境污染。
据了解,毛克翕茶业有限公司是雷山县最早一批使用现代电制茶工艺的企业,在稳定电力支撑下,茶叶品质得到了保障,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该企业2023年1月—10月产值达2996.26万元。
“这几年现代电制茶工艺在我们雷山县越来越普及,我们根据茶企、茶农的实际情况制定了专项供电服务,积极配合企业扩产,为企业提供充足的电力保障,全面护航产业振兴,助力地方特色茶产业绿色低碳发展。”南方电网贵州凯里雷山供电局丹江供电所所长杨道湖说,去年共完成26条配电网自愈线路建设,累计投入运行自愈线路28条。除此之外,还为各家茶企所辖供电线路加装智能开关,并利用无人机进行日常巡查,以科技赋能电力供应,为安全稳定可靠供电加上多重保险。
近三年来,南方电网贵州凯里雷山供电局为茶企业开展业扩延伸项目42项,供电容量增加2934千伏安,组织312人(次)为各家茶企开展专项服务156次,累计解决用电难题12个,全力保障茶企重要生产环节电力供应安全稳定。
安全稳定的电力供应,推动着雷山县茶产业链向基地生态化、加工标准化、企业集约化、市场品牌化发展,“茶+”融合式发展跑出“加速度”。茶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持续为地方乡村振兴赋能添力,“一片茶叶富裕一方百姓”正在成为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