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4年04月23日

县人社局:

探索建立“123”就业模式 拓宽稳岗增收渠道

本报讯 (通讯员 杨光辉) 今年以来,雷山县人社局结合县内弱劳动力、大龄劳动力等季节性、临时性务工需求大、就业渠道窄、增收门路少等情况,创新打造“123”新业态就业模式,打通群众从“家门口”到“厂门口”就业通道,帮助群众提能稳岗增收。

打造就业服务“一张网”,确保务工规模总体稳定。积极开展“一张网”建设,建立零工市场,整合资源推进“人社+村居”和省外劳务联络站建设,就业服务体系不断延伸。积极开展监测预警,加强与乡村振兴、农业农村等部门的信息共享,加强与帮扶城市、劳务输出集中地区和县内外用工企业对接,通过开展招聘会、“点对点”返岗专车、专列等服务,通过线上宣传+线下解读“双管齐下”的方式,强化就业服务和监测预警。目前,雷山县已建立线下零工市场站点3个,乡镇、街道零工驿站9个,线上服务平台1个,省外劳务联络站2个,“人社+村居”便民服务站32个,逐步形成就业服务“一张网”格局。

据统计,2014年以来,开展返乡返岗监测9515人,开展就业推荐和就业服务3.2万人次,开展线上线下招聘会16场次,“点对点”有组织输出免费专车专列、自驾油补等返岗600余人。

强化拓岗提能“两手抓”,确保就业创业扩量提质。通过零工市场、人社便民服务站等精准开展就业服务,采取春采茶、夏摘荔、秋收粮、冬砍蔗的“四季”季节性有组织输出务工模式不断拓宽就业渠道。2024年以来,大力开展项目制和“短平快”采茶培训,促进日均2800余人在县内茶园开展春季采茶,增加收入。目前,共开展技能培训8期410人。

盯紧“三类人员”新业态,确保重点群体就业保障。聚焦脱贫劳动力、易地搬迁劳动力等群体,通过就业帮扶车间吸纳劳动力就业770人次。针对年龄偏大、弱劳力、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通过合理开发公益性岗位,就地安置就近就业。目前,全县乡村公益性岗位兜底安置3361人,开发城镇公益性岗位174人,通过政策吸纳高校毕业生239人就业,校企合作输送技能人才到广东佛山126人,发放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补贴4.8万元。

--> 2024-04-23 县人社局: 1 1 黔东南日报 c250488.html 1 探索建立“123”就业模式 拓宽稳岗增收渠道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