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通讯员 任员 姚进忠) 近年来,黎平县洪州镇阳朝村抓班子带队伍,强落实促发展,在村级示范点创建上强创新,在村容村貌整治上建机制,在产业提质增效上求突破,实现了群众生活品质和幸福感双提升。
围绕“基础设施好、生活环境好、保障服务好”的和美乡村目标,依托作为红军长征入黔第一村的红色文化资源,引导乡贤志士深挖境内的红色文化、历史文化、乡风文化,全面实施电网改造、水利灌溉、文化广场等基础建设,建成红色文化长廊150米、红色文化广场1643平方米、6个蹲位公厕、寨内排水主沟2837.5米、农产品加工中心主体;正在建设生态步道1500米、山洪沟3.99公里,人居环境全面提升。
将党员群众代表、退役军人等纳入网格管理队伍,构建党支部书记为网格指挥长、镇联系村领导为网格指导员、村党员代表为网格员的“三级网格”管理制度。采取单独或联合的组建方式,成立8个网格,推选网格长8个、联户长32人,组建“寨管委”3个,配备“寨管委委员”11人,打通群众参与公共事务的“最后一公里”,通过村规民约、积分制管理,形成村级事务有人管、群众事务有人办的自治氛围。
“近年来,我们村立足资源禀赋,按照‘村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同黎平县香连农产品贸易有限公司采用农业‘订单’联结方式种植传统紫米200亩,发展罗汉果种植160亩,为村集体经济创收17万余元;2024年流转田地240余亩,带动群众种植特色绿米160余亩。”阳朝村党支部书记、村民委主任郭太文对产业发展充满信心。
(备注:1亩=0.0667公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