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4年05月08日

碧波镇朝阳村:

产业发展势头旺 乡村振兴入画来

本报讯 (通讯员 康跃刚) 日前,凯里市碧波镇朝阳村的羊肚菌种植基地迎来丰收,走进菌棚里,看到一朵朵鲜嫩的羊肚菌撑起褐色的“小伞”,务工村民们提着篮子,穿梭在各个菌棚里进行采摘,忙得不亦乐乎。

“我们朝阳村气候条件适宜、交通区位便利,有成片的坝区,非常适合羊肚菌等经济作物大规模种植。去年9月,我们引进了贵州鑫亿佳农业有限责任公司,流转了200多亩(1亩=0.0667公顷)农田,还利用冬闲田种植羊肚菌,探索出‘稻菌轮作’产业发展新模式。”朝阳村党支部书记杨胜华介绍道,发展特色羊肚菌种植产业,既防止土地撂荒村民获得流转收入,又能就近解决村民务工难题。

近年来,朝阳村党支部依托生态资源、交通区位等优势,按照村党支部统筹谋划、公司(合作社)具体实施、村集体配合参与、群众广泛发动的方式,探索形成“党支部+公司(合作社)+村集体+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推动形成“一主三特”产业发展格局,即主导产业蓝莓种植8300亩,特色产业肉兔养殖6000只、羊肚菌种植185亩、烤烟种植270亩,辐射带动太子参、竹荪等产业发展,带动更多周边群众就近就业增收。

“自从村里的产业发展起来后,我们的就业机会更多了,春冬都能到基地整地除草打药,还可以去烤烟地帮工,每天都能有100元左右的收入,不仅能照顾家中的老人孩子,日子也越过越好。”提及村里的变化,朝阳村村民范秀娇赞不绝口。

为盘活资产资源,朝阳村根据资源种类、利用状况、闲置时长、资源权属等情况,把农村闲置资源划分为闲置宅基地、闲置农房等类型,并通过流转、租赁村内闲置房屋及土地等方式,让“沉睡资产”变“增收活水”,不断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目前,朝阳村村级集体收入超15万元,带动全村178户350人实现户均增收约12000元。

如今的朝阳村,已成为市级先进基层治理组织、市级家庭工作先进集体、州级民主法治示范村。这里街面整洁、村风文明、生机盎然,展现了一幅党建强、产业兴、农村美、农民富的乡村振兴时代画卷。

--> 2024-05-08 碧波镇朝阳村: 1 1 黔东南日报 c252259.html 1 产业发展势头旺 乡村振兴入画来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