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通讯员 刘婕) 近年来,我州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关于稳就业的各项决策部署,通过开展“六大行动”、实施“三项工程”、建好“两张网络”,扎实做好脱贫人口就业帮扶工作,有力稳定脱贫人口就业规模。
“六大行动”稳住务工规模。开展防止返贫就业攻坚行动,加大政策、资金、项目等支持力度,促进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脱贫人口和脱贫家庭新成长劳动力务工就业。开展东西部劳务协作行动,落实稳岗补助、输出跟踪就业服务补助、有组织输出保障、东西部劳务协作培训等推进东西部劳务协作高质量发展十条扶持政策措施,稳住脱贫劳动力在外务工规模。开展就业载体示范创建行动,扶持就业帮扶车间(基地)健康发展,吸纳脱贫人口就地就近就业。开展就业政策落实行动,全面落实交通补贴、创业补助、税收优惠等就业创业奖补政策,促进和稳定就业。开展以工代赈带动就业行动,用好用活以工代赈政策,就地就近创造就业岗位,优先吸纳农村低收入群体就业。开展就业困难援助行动,规范乡村公益性岗位开发管理,通过乡村公益性岗位对脱贫劳动力等就业困难劳动力开展就业援助,托底安置就业。今年以来,全州落实各项就业创业补助政策惠及4.9万人(次)。截至4月底,全州脱贫劳动力务工59.83万人,脱贫人口就业规模稳定。
“三项工程”培育内生动力。实施“雨露计划+”就业促进工程,建立申报、教育培训、落实就业的全链条工作机制。实施乡村工匠“双百双千”培育工程,深入挖掘认定各领域乡村工匠,举办各类乡村工匠技能比赛、展示活动,组织参加省级乡村工匠名师和国家级乡村工匠名师、大师遴选命名,支持乡村工匠名师、大师开展技艺传承和技能培训。实施技能培训品牌示范工程,组织开展职业技能培育行动,培育打造“黔东南制种工”“黔东南木构工匠”“黔东南乡村主播”“黔东南非遗匠人”等职业技能培训品牌21个,推进职业技能培训高质量发展。截至4月底,全州开展职业技能培训8717人(次)。
“两张网络”优化就业服务。积极打造省外就业服务“一张网”,加强与广东佛山、浙江杭州等劳务输出集中地开展劳务协作,加快推进“驻外劳务协作工作站+驻地人社部门+劳务就业基地+企业+劳务带头人”的外出务工地服务体系建设,为外出务工脱贫劳动力提供岗位收集、就业推荐、跟踪服务、劳务维权一体化服务。建好织密州内公共就业服务“一张网”,大力推进“公共服务机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零工市场+劳务合作社+劳务品牌”州内就业服务体系建设,推广运用“苗侗就业通”微信小程序和“黔东南人社”“黔东南就业”微信公众号,创新开展“直播宣讲政策”“直播带岗”“线上招聘”等线上就业服务活动,为脱贫劳动力提供优质高效就业服务。目前,省外“一张网”已建立驻外劳务协作站42个、劳务就业基地213个,培育发展劳务带头人724人;州内“一张网”已建立人力资源服务机构146家、劳务合作社1758个、零工市场22个,培育打造劳务品牌4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