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黔东南州融媒体中心记者 康莉 龙炳燕 杨天梅
4月29日-30日,我州发生强对流极端天气,多县(市)出现暴雨。其中,剑河县部分乡镇出现大暴雨,辖区内最大降雨量达到了130毫米以上,地质灾害风险剧增。
土石携植倾覆而下,伴随巨响,烟尘滚滚,山脚房屋瞬间被掩埋吞噬。4月30日18时43分,剑河县柳川镇南脚村突发了一起滑坡地质灾害,滑坡体约1500立方米,掩埋一户农房、阻断公路。由于风险隐患发现处置及时,受威胁的4户24名群众提前撤离、未造成人员伤亡。
日前,剑河县滑坡灾害成功避险案例,被应急管理部作为典型案例予以肯定并通报表扬。
4月29日,根据州委、州政府的安排部署,相关部门召开强对流天气防范应对会商会议,对我州强对流天气防范应对工作进行安排部署,点对点调度强降雨落区受威胁群众紧急避险转移、排险除险、巡查防守等工作落细落实情况。州防汛办(州应急局)于29日21时启动防汛IV应急响应。
4月29日晚,剑河县及时启动应急响应,并第一时间对降雨量达100mm以上的5个乡镇和全县11个高风险等级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点对点调度”。
剑河县柳川镇南脚村宣传员张忠全在得知气象预警信息后,加强了对村里地质灾害隐患点监测巡查工作。张忠全排查巡查时,发现该村7组、8组公路有裂缝,1组某民房后侧山体局部垮塌、民房受损。
“这次发现的裂缝比以前发现的要大一点点。”张忠全告诉记者,早在今年1月25日下大雪巡查时,他就发现了该地裂缝的存在,从那时开始他就对此事件中的滑坡地点保持了密切关注。
发现裂缝有扩大迹象后,张忠全第一时间反映给村“两委”,经过村里复查后,及时向柳川镇政府汇报。
接报后,柳川镇党委委员、武装部部长、副镇长朱发书,南脚村党支部书记兼村主任张文军、副书记张胜和及驻村第一书记罗国乔、队员唐小琼等果断对该户7人进行组织撤离。
“我们先到现场做排查,然后做风险评估,有较大风险的话,就会马上组织人员撤离。”朱发书告诉记者,人民的生命安全高于一切,必须站在“生命至上、人民至上”的高度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4月30日8时,朱发书再次组织排查发现山体裂缝有扩大迹象,立即报告剑河县委、县政府。剑河县应急、自然资源、交通、水务、住建等部门及柳川镇党委、政府负责同志在现场会商后,决定扩大转移受威胁的3户17名群众。并加强监测,派员蹲点值守,提示过往行人车辆注意安全。
由于风险隐患发现处置及时,群众提前撤离,在4月30日18时43分滑坡发生时,未造成人员伤亡。
“吹哨人”张忠全及时发现了隐患,识别了风险,并迅速报告,为及时处置提供了先机。接到报告后,各级快速响应,特别是南脚村党组织高效快速处置,使群众的生命安全得以保障、灾害损失降到了最低。这背后也体现了当地相关部门不麻痹大意、不怕“十防九空”、高度警觉的忧患意识以及落实到位的责任意识,是真正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放在首位。 (下转第三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