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4年05月19日

贵州民族节日文化博物馆 迎来旅游热

本报讯 (记者 潘春春 吴义环) 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今年博物馆日的主题是“博物馆致力于教育和研究”,贵州民族节日文化博物馆内也迎来了一波旅游热潮。

贵州民族节日文化博物馆建于1984年,1987年12月31日正式对外开放,该馆也是我国第一个民族节日博物馆,位于黄平县飞云崖。馆藏我省境内苗、侗、彝等十七个世居少数民族的节日文化文物1200余件以及一批文字、图片等资料。游客们在博物馆里感受到了民族文化的精髓所在,感悟颇深。

“在这里我了解到了民族服饰的传承, 我的朋友告诉我一套苗族嫁妆要七万多元,衣服都是自己手工绣的,从她们一出生,妈妈就开始给女儿准备嫁妆,太了不起了。”都匀游客范先生竖起大拇指称赞,“黄平这里的女孩子几乎都会手工制作苗服,这门手艺都是世世代代传承下来的,来到这个博物馆真的学到了不少知识呢!”

《中国大百科全书·文物博物馆》在收录贵州的4个博物馆与纪念馆中,贵州民族节日文化博物馆就是其中之一,《中国博物馆志》也将贵州民族节日文化博物馆列为该志的志目。

来自贵阳的夏先生与记者分享道:“一个博物馆对当地人来说,可以在这里面寻找更多自己祖先在这片土地上发生的故事,对外地人来说,是了解当地文化的一个重要途径,也能更深层次的去游玩。”

据悉,贵州民族节日文化博物馆所在地飞云崖是“阳明心学”思想形成的重要地方节点,为了更好地发挥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功能,贵州民族节日文化博物馆今年开展了“黔程心路-阳明心学黔迹”的图文展出活动,使游客们深刻地感受到了古人背后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故事。

--> 2024-05-19 1 1 黔东南日报 c253747.html 1 贵州民族节日文化博物馆 迎来旅游热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