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康莉 王金海) 5月21日,中国侗族文学学会副会长、中国史记研究会理事陆景川著作《贵州侗族当代文学史》出版研讨会在凯里举行。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对这部作品进行了深入交流与探讨。
《贵州侗族当代文学史》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导,客观反映贵州侗族当代文学发展演变历程与内在规律。作为贵州侗族的第一部当代文学史,全书共设9章56节,采访作家作者、文艺家及国家级非遗传承人近百人。多视角地观照文学现象和文学作品,予以立体性的研究与分析,揭开侗族文化现象的背景原因,揭示侗族文学历史的本质特征,系统性叙述贵州侗族当代文学的成就,生动展现贵州侗族当代文学取得的丰硕成果。
“侗族不能没有文学史,更不能没有当代文学史,把《贵州侗族当代文学史》先搞出来。”研讨会中,陆景川对所著《贵州侗族当代文学史》一书创作情况作了介绍说明,与大家分享了为继承和弘扬侗族文化,历经“十载披阅,十次增删”最终成功出版的笔耕史。
中国文史出版社第一编辑室主任、编审王文运作为《贵州侗族当代文学史》的责编,介绍了图书编辑出版的有关情况。他表示,《贵州侗族当代文学史》鲜明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社会主义文艺就是人民的文艺”的创作导向,通篇贯穿着坚定文化自信,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的理念,该书顺利出版,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文学阐释,同时也是贵州侗族文学工作者、贵州文化界饱含深情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的献礼之作。
与会人员围绕该部作品畅谈了阅读心得体会。一致认为,《贵州侗族当代文学史》作为贵州侗族的第一部当代文学史,填补了侗族文学史和侗族大歌研究的历史空白,开创了中国侗族当代文学研究的新篇章,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大家纷纷表示,在陆景川先生的激励引领下,新时代侗族作家将继续发扬前辈孜孜不倦、创新求索的精神,坚守文学理想、勤奋耕耘,为推动新时代侗族文学努力奋斗,将更多优秀的侗族文化作品呈现在读者眼前,也为弘扬侗族民族文化、展示民族精神、彰显民族自信作出新的贡献。
近年来,我州文化艺术界牢牢把握新时代文艺创作主题,各类文艺实践走深走实、有声有色;文艺精品创作用心用情、出新出彩;文艺人才“泉涌”效应不断显现,黔东南文军队伍有为有位、见行见效,用不同文艺形式宣传和展示黔东南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就,书写了黔东南文艺事业发展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