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4年05月27日

痴迷一生为造“龙”

—— 追记“镇远赛龙舟”州级非遗传承人皇安东

2023年冬月,镇远古城有名的“龙痴”——“镇远赛龙舟”州级非遗传承人皇安东于城东龙头山麓溘然长逝。

这年端阳节,74岁的安东以一根巨大树蔸,雕刻出人世间最为巨大,昂首雄强,壮伟吉祥的一尊龙头,成为他“龙痴”生涯的绝唱。这尊龙头,现供奉在炎帝宫内,以雄伟之姿向人们诉说着安东与镇远龙让人念念不忘的故事。

得天地之独特菁华孕育,享民俗之深厚历史意蕴,一整套农耕时代龙文化历经沧桑,却在古城镇远完好保存。长河奔流,古月照今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这块土地上代代接力传承不息。在古城大街深巷,一大批热衷于龙文化的人士,多年以来将中华传统龙文化张扬闹腾得风生水起,声名大噪。引得世人将目光投向这块神奇的山水间。近十多年来,每到玩龙时节,许多媒体记者都要去采访古城龙文化的代表传奇人物皇安东。安东成了古城雕龙扎龙工匠名片。

安东家老屋所处的镇远古城周大街,地接青龙洞,自小便受街区龙文化浸染滋润。说起玩龙灯,划龙船,以前镇远古城八大街道都有编龙、雕龙、玩龙的高手。各街道拿出去亮相的龙灯事关本街道的名声光彩面子。扎龙的那一班好手们都在暗中比试。尤其是周大街的姚和麟、翟茂祥、严昌坤几个雕塑、编扎技艺好手,打起锣鼓挑起灯与河对面头牌顺城街唐有元、扎故事的杨宗炎、兴隆街杨洪汉、画龙的周乐祯等这班雕龙、扎龙、绘灯、扎故事的老手隔河较劲。看编扎出来的龙灯花灯谁更出彩;看谁的雕龙头手艺更技高一筹。正月初一出龙灯踩街;五月端午前龙舟一下水,城中人都会将各个街道所展示的龙灯花彩行当;赛船木雕龙头评头品足一番。皇安东在这一班老艺人多年的熏蒸下,早已谙熟编扎龙灯的各道繁杂工艺。原木塑雕龙头,那又是安东的匠心独具,拿手好戏。皇安东自己曾经说过,他是五六岁时就喜欢上了镇远龙,而雕龙头已经有五十年的历史了,经他之手雕刻和编扎的龙头不下数百个。

1990年以前镇远城东,还没筑坝修东峡电站。氵舞 阳河碧波荡漾,水边沙坝宽阔。近水而居,最是孩童戏水玩乐的天堂。安东自小玩乐其间,伙伴们就常在浅水边坐上小舢板模仿大人划龙船,玩得浑身湿透仍大呼小叫,喊声应山应水:“扒龙船呀!喂!喂!扒得赢呀吃粽粑呀;扒不赢呀吃黄瓜呀喂喂!”孩子们玩得忘乎所以。到春节,孩童们更是兴奋异常,去田间扛了稻草回来,就在家绑扎草把龙。草把龙只能插香,玩不过瘾,十多岁时,安东就自己上山砍来青竹,剖篾、剔骨、绑架,糊纸、彩绘,整出来的小龙灯竟然像模像样。到正月初,便邀约小伙伴走街串巷将小龙灯耍得花团飞翻,好不开心!

“文革”期间,青龙洞古建筑横遭摧残,古城玩龙灯、赛龙舟活动被视为“四旧”而封杀。古城龙舟寂寥搁浅,氵舞 阳河水波兀自黯然拍岸。那年端阳节,少年安东望着涌动浪波,心涛翻滚,就想在河里划一回小船过瘾。于是他将几个好伙伴招拢来:管他的,老子们找只小船去划玩一番!于是端阳节那天中午,就有了一只小船在燕子岩泥湾塘一带吞波吐浪,桨挥水跃的场面。那船头上挥小三角旗奋力呼喊的正是皇安东。船上的锣鼓声招来两岸围观的人群。正当人们看得兴起,-伙民兵持枪赶来,横暴地命令小船靠岸。民兵缴了桡片,将这伙兴风作浪的小家伙严厉训斥一番,又将围观人群驱散。

龙舟不能划了,龙灯也不让耍了,然而安东依然在做他的龙灯、龙舟梦。

“文革”结束后,古城春柳挂绿,龙岭春花绽蕾。青年安东所在的建筑公司汇集了-大批活力四射刚回城的知青。公司因势利导组织了文艺宣传队,春节组织舞龙舞狮、踩莲船、跳花灯;端午组织龙舟队追波逐浪表演。建筑公司企业文化多姿多彩,花样翻新,安东生性活跃,为人做事诚实厚道,又肯卖力,大家一致推他当宣传队长。安东自是如鱼得水,积极组织文艺排练,参加演出。公司文艺活动在他带领下搞得花样翻新,有声有色。建筑公司宣传队在全县文艺宣传队中崭露头角,建筑公司的企业文化拔得全县头彩。县文化馆还经常调用他们的节目参加州级文艺汇演,屡屡获奖而归。

建筑公司经营的土木建筑是泥、石土、木综合工艺。安东心灵手巧,尤其木工活熟溜,细花活更是刻画精到。上世纪九十年后期,从建筑公司辞退工作后的皇安东索性以木工为业。当时,古城龙文化的进一步兴起,又为安东扎龙、雕龙提供了展示技艺的舞台。随着城区建设扩展,街区增多,各乡镇组队参加龙舟赛,需要雕制龙头龙尾,扎龙、雕龙,安东活路应接不暇,外地也有人慕名前来参观订货。面对众多的订单,安东仍坚持镇远传统龙舟制作工艺特色。有人为图简单轻巧,就学外地用胶合板做龙舟的头、尾,更有从网上买塑料龙头制品。对此,地方文化人士支持安东坚持他的圆木龙头制作。用安东的话说:“我们要搞实在的!”安东的龙头雕制一发不可收拾。名声在外,家里雕作场面蹬打不开,他索性在离城十公里外的两路口,用徒弟提供的一块土地,自己投资数万元办了个龙头雕作厂,还带了几个徒弟。

镇远每年端阳节举办赛龙舟活动都要先举行祭龙仪式。早先是用塑料板、胶合板或竹篾编扎的龙头。安东看不过,就寻思做圆木大龙头。主意已定,说干就干,于是他戴起斗笠和同样热爱镇远龙文化的青龙洞道观的刘军道长,马不停蹄地到乡间遍访古木大树蔸。树蔸在乡间是作为柴火用的,而那些可塑形的硕大树蔸在安东眼里就可化为龙脑壳的宝贝。还真是天遂人愿,2013年第一次出寻,就在都坪龙洞发现了所需要的宝贝疙瘩。于是他二人将树蔸挖出,雇了翻斗车将泥沙股带的老树蔸拉回来,存放阴干了一年。安东有项异于常人的本事,雕龙头从设计打草稿,他打量着曲里八拐,盘根错节的老树蔸,脑子里做出了各个部位去留取舍的龙头外形框架,便以斧砍刀锯整出龙头大体雏形,又从龙嘴壳前缘起用锉刀立体雕塑细部。整个造型过程由粗活大刀阔斧,到进入局部精细活一气呵成。和许多老班民间工匠一样,全部工艺流程全凭心机之念与巧手实施!这便是所谓心想而事成的真实场景。安东的大龙头做得威猛豪雄,老青龙头活灵活现!大龙头才配得上大场面哩!安东的大龙头抬上青龙洞原水府祠下安放祭祀。浑远的大唢呐声像是龙吟,那肃穆而隆重的场面很是霸屏,围观众人挤得水泄不通!听到众人赞许,安东不由得抚摸着开裂的手掌,就心满意足地觉得这汗水流得“值”!

有人评论:镇远的龙舟好看,而看点又在龙头。安东雕龙头出名了,安东成了实至名归的镇远赛龙舟非遗州级传承人代表。央视媒体多次来到他的工场进行现场采访,于是安东成了镇远龙舟文化的民间人物代言人。得到社会和一次次高端媒体聚焦传播。在一片赞扬声中,办事厚实的安东并没有飘飘然,他的痴龙梦想仍延绵继续。安东想到,徒弟杨胜刚在沿海地区雕塑大工场工作过,参加过大型雕塑工艺作业。他悟性强,做事沉稳,还能绘图,是把好手,总能完好地实现师傅的指导思想。于是师徒在雕塑大小龙头之余,又制作了精巧细微的一批小龙舟。那方寸之间,人物活动将镇远传统龙舟戏表现得活灵活现,栩栩如生。安东就梦想:县里什么时候能建个龙文化展示馆,让龙头有个安身之所,让这些个大大小小的玩意活都装进去陈列展示那该多好呵。

氵舞 水后浪追前浪。安东传承使命在身,龙文化活动要有更多接班人,不只是收几个徒弟,还要薪火相传扩大影响,他要将龙文化传承到小学生中去。在学校安排下,安东受邀去当地小学举办镇远龙文化讲座,还编扎了小龙灯教学生们进行表演。看到学生们在操场上兴高采烈地舞起龙灯,安东对龙舟文化后继有人深感欣慰。

2017年端阳节前,安东迎来了他人生的高光时刻。这年的端午节前,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通知中共镇远县委宣传部,组织龙舟文化展演队上央视演播厅现场录制古城镇远端午民俗文化节目,并让安东带他的大龙头随队前往。镇远龙要上中央电视台展演!这个消息传遍古城,安东更是心花怒放,兴奋得端起老烟杆走起四方步,跳起镇远花灯:

氵舞 阳河水弯又弯,

五月端午划龙船。

锣鼓喧天好热闹,

群龙争雄浪花翻。

端午要去中央台,

镇远龙舟天下传。

2017年5月端阳前夕,央视综合频道(1台)为做一档关于中国端阳节民俗节目,他们从全国五十多个有龙舟活动的地区中遴选中了镇远上中央电视台进行现场表演录制。

5月19日,安东一行在县委宣传部杨鹏副部长带领下,从贵阳乘飞机抵北京。安东的大龙头已先期运到录制现场。之前,田导演的剧本中安排我在台上的主要任务是宣传镇远热闹非凡,颇具地方特色的龙文化,并介绍皇安东和对他的龙头工艺进行实物解说。于是我和安东按台本要求,将对话内容进行了前期模拟演绎而早已谙熟于心。

录制前,央视演播厅观众梯席上坐满青春洋溢的海淀区某高校大学生。录制开始,演播台上,炫目的灯光伴着欢快的划龙船音乐声中启幕。龙船舞蹈表演尾声,四男抬大龙头端放舞台中央。接到指令,我和安东在宏大音乐声中登场。主持人路一鸣、谢颖颖二人手持提词卡片,与我俩礼节性握手间就进入互动环节。

双方有默契地按剧本内容进行了半个多小时对话。那么大场面,又对着好多大摄像机,原以为皇安东会临阵怯场,谁知他现场表现顺畅自如,中气十足,声音洪亮,镇普话说得头头是道,话不打坉一溜烟!安东常年劳作,虽已年近七十,身板矍铄硬朗,寸头黑白掺杂,在强光照射下,典型工匠赭色面部轮廓清癯却透着坚毅与果断。虽在央视大舞台,安东却定力稳沉,执着而自信,像一位魅力实足的明星。我和安东与两位主持人、台下的大学生互动环环相扣,默契配合,还不时妙趣横生,比较顺畅地完成了剧本的设计要求,现场表演-次成功。田导演告诉我们,在那几天录制的整个端阳节系列节目中,就数镇远带来的这台节目最精彩!当然,这与主角皇安东的舞台沉着大方表现占有很大成分。镇远的这台现场录制的龙舟文化专题片按计划于当年端午节黄金时段由央视一台向全世界播出!镇远五彩缤纷的传统龙文化,安东的龙传播五湖四海。

晋京归来,安东仍久久沉浸在央视的舞台表演情景中。主持人说镇远人的龙马精神,这大龙头就代表着一个地方的精、气、神哩!于是安东却又萌发起了“要做个更庞大、更雄伟的龙头”冲动。安东与青龙洞刘军道长又下乡遍访村寨寻找老木料。

2023年开春,已积累一套实践经验,善于观察学习思考,不断总结提高,勇于提升自我的皇安东、刘道长又从选备料到酝酿龙头大形,到实施刀削斧砍,铇锉雕刻,最后敷色刷漆的漫长施工期。经过几个月与操刀徒弟杨胜刚的通力合作,精心制作的一尊巨大实木龙头问世!这龙头高2.8米、长3米、重3000多公斤。如此宏制巨型龙头,于2023年端阳节清晨安放于青龙洞山门下举行隆重祭龙仪式后,由32个壮汉用肩抬着,率领浩浩荡荡的游行队伍缓缓行进。在滚滚人流中,记者们前呼后拥,长枪短炮争抢将镜头瞄准巨无霸老龙头。那场面无不令人心潮激荡。为使龙头神韵更为生动,安东扛起一台小型抽水机,紧紧跟随着龙头,在暂停行进时,急步下码头去安装抽水机,长水管抽接上水,龙头凌空喷洒水花。如此,龙头是更为有活鲜神采了。然而从码头石梯跑下蹬上,汗水,河水早已将安东湿透得像个被水喷透的老龙头了……

2024年5月18日,省城贵阳举办五十六个民族巡游大联欢。在筑城大街,黔东南方队前面花车上端放着安东晋京展示的那尊老青龙头,让百万筑城人争相一睹风采!

龙年端阳又即将到来。今年,(2024)全国民族体育运动会龙舟赛暨镇远县传统赛龙舟活动即将在杨柳湾和新大桥下分开举行。安东雕作的巨型龙头又将作为抢眼的祭龙仪式和陆上游行为盛大活动吉祥物昂首展示。

皇安东已魂归龙头山半年,这巨型龙头就是安东热衷于传承故土龙文化的精神象征遗物再现;安东的执着,将古城一代代工匠人勤苦敬业、实干求精的精神和智慧灵性得以延续。

“龙痴”安东的痴龙故事,代表了古城人对镇远龙文化的痴迷和热爱。正是这种坚守和传承,使镇远龙文化在历史长河中发扬光大,又与新时代相呼应,愈发张扬,花样翻新而生生不息。

遥望龙头山,赋诗一首,是为纪念老友。

频传鼓声雷动,

欣看旌旗飞翻。

长街百花争俏,

又是万民聚欢。

龙头引领,

群龙竞渡战犹酣。

奋力挥桨,

击鼓催舟抢桂冠!

皇安东指导徒弟杨胜刚雕刻龙头 (通讯员 江春健 摄)

--> 2024-05-27 —— 追记“镇远赛龙舟”州级非遗传承人皇安东 1 1 黔东南日报 c254605.html 1 痴迷一生为造“龙”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