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通讯员 邹燕 潘大宇 杨雪) 近年来,丹寨县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积极探索“两山”转化路径,通过“借绿生金”,因地制宜多模式探索发展特色经济林产业和生态林业,持续做大做强做优林下经济产业,不断释放绿色生态福利。
近日,笔者走进丹寨县排调镇岔河村板蓝根种植基地,到处是一派繁忙的景象,松土、除草、施肥,三十多名村民各司其职,做好板蓝根林间管护,为今年丰收打好基础。今年是岔河村发展林下板蓝根种植的第5个年头,这里的村民都成为栽种板蓝根的行家里手。
“栽种的时候,要把窝挖宽一点,种下去的时候要把根覆盖好,叶子青的时候就说明肥料已经基本饱和、水分也基本饱和;叶子黄的时候就是缺肥……”岔河村村民陈通文正在给村民讲解板蓝根种植技巧。
通过“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模式,目前,岔河村板蓝根产业发展面积超过1800亩,产业合作社涉及290户700人参与,岔河村集体经济收入累计达到102万元,全年产业发展下发务工工资86.26万元,累计带动500多名村民就近务工,2023年底,岔河村人均纯收入达到了1.2万元。
“今年我们将继续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做强做大林下板蓝根产业,在去年1800亩的基础上新增400亩的板蓝根种植,预计今年产值突破150万元的目标,带动全村村民进一步增收。”岔河村党支部书记兼村民委员会主任王平华说。
这些天,排调镇也改村的林下中药材种植基地忙得不亦乐乎,村民们正利用晴好天气为100亩百部进行管护。为增加收益,今年,村“两委”及时选派专人学习套种技术,将板蓝根与百部进行套种,不仅为村民提供更多就业机会,还让现有的土地释放出更多生态红利。
“百部三年一收,今年是种植下去的第二年,于今年九月份预计能有四万元的收入,等到明年百部和板蓝根一起收,每亩产值基本上可以达到15000元左右。”也改村党支部书记兼村民委员会主任王有平表示。
近年来,排调镇持续推进国储林项目建设,全年完成国储林收储面积4001亩,兑现国储林资金1525万元,发展钩藤、板蓝根、百步等中药材1.99万亩、茶叶种植2500亩等,实现产业利益分红建档立卡户全覆盖,带动2.5万余人次就业增收。
“2024年排调镇将持续按照县委、县政府‘一主两辅’产业主战略,新增种植板蓝根1300亩,实现群众就近就业新增5500余人次,户均增收1000余元,以林下板蓝根种植为契机,持续带动群众增收,实现乡村全面振兴。”排调镇党委副书记、镇长陈成说。
截至目前,丹寨县共申报国家储备林项目两期,完成林地流转林木收储面积25676.42亩,实现融资2.65亿元,兑现农户林地流转林木收储资金11535.05万元,受益人数达2000多户上万余人。通过政策扶持、项目拉动和科学技术支撑,全县发展林下中药材、林下养殖业等产业6.2万亩,不断优化中药材优势产业生态建设布局,持续高质量推进生态与经济协同发展。
“下一步,丹寨县将继续做好国储林项目前期谋划,加强项目实施技术指导和监管,提高全县森林质量,并积极探索‘国储林+产业’发展模式,让绿水青山释放更多的生态红利,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收益。”县林业局国储林项目负责人龙定林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