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聂蕾) 5月26日,记者从黎平县人社局获悉,近年来,黎平县以省级职业技能培训基地为基础,就业服务融合体为载体,零工市场为平台,全面激活“一基地一载体一平台”作用,构建培训效果更优、就业渠道更广、就业质量更好新格局。
建强职业技能培训基地,提升品牌培训效果。抢抓“桥头堡”政策机遇,建立省级职业技能培训基地,充分发挥基地规模大、设备全、师资强、工种优、渠道广等优势,实施“贵州技工”“黔菜师傅”“黔灵家政”“黔旅工匠”四大培训工程,提供技能培训和技能鉴定服务,提高群众技能水平和工资议价能力。自基地建成以来,共开展木工、电工、焊工、叉车工、家政服务、网络直播、烹饪等品牌技能培训119期4887人,直接带动就业4639人。
用活就业服务融合载体,稳住就业基本盘。加强与广东、浙江等劳务输出大省的劳务协作,充分发挥就业服务融合体作用,全面掌握企业生产经营、工作环境、工资待遇、用工需求等情况,收集用工岗位,结合技能培训情况和就业意愿,进行人岗匹配,引导群众通过输出就业实现增收。截至目前,全县累计输出省外务工7.60万人,有组织劳务输出至省外务工5.35万人。
搭建零工市场就业平台,拓展就近就业渠道。创新“零工市场+就业帮扶车间+一周一招聘会+组团式务工”模式促进就业,为用工企业和劳动者搭建就业供需平台,全面提升公共就业服务水平。同时,畅通季节性务工绿色通道,收集梳理就近用工需求,引导零散人员组团实现就近灵活就业。自零工市场运营以来,发布就业岗位2万余个,促进就业8000余人;开展组团式服务12次,帮助就业1037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