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邵云贺
中共中央宣传部印发《关于组织开展2024年传统节日文化活动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提出,要广泛组织开展传统节日文化活动。传统节日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日常生活、生产实践过程中积累的经验和智慧结晶,是最具民族特征的传统文化。传统节日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符号象征。保护和传承传统节日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措施,对于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是传承传统节日有利于繁荣乡村、聚集人气,吸进更多年轻人返乡创业就业。传统节日特别是在乡村中传承的传统节日是人民群众世代相传的传统习俗,对维系乡村人民群众情感、凝聚乡村人心、引起在外游子乡愁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保护、传承传统节日能够守住乡村传统的乡土人文情怀,更容易焕发人们内心的思乡情结。随着乡村全面振兴的有序推进,乡村基础设施和基本条件的逐步改善,乡村面貌发生重大变化,乡村吸引力不断增强,更容易聚集人气、繁荣乡村经济,从而能够吸引更多的年轻人返乡创业就业,聚集更多年轻人共同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二是传承传统节日有利于继承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发挥文化价值的引领作用。“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传统节日在生活中传承比较广泛,对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礼仪社交都有重要规范意义。传统节日在乡村的传承有利于保存人民群众长期以来积累的风俗习惯、生活规范;传统节日蕴藏着丰富的文化要求、风俗礼节,传承传统节日能够进一步继承乡村地区、民族地区传统文化、生活习俗,从而促使传统文化在乡村得到进一步弘扬,在乡村全面振兴的征程中进一步发挥文化价值的引领作用。传统节日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传承并弘扬传统节日,是创造性、创新性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体现,有力地展现了传统文化的引领价值和当代意义,对于增强文化自信不言而喻。
三是传承传统节日有利于践行“两个结合”,推动乡村全面振兴。传统节日对于建设现代农业农村现代化,助力乡村全面振兴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传承传统节日有利于在乡村全面振兴过程中践行“两个结合”,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具体到传承传统节日实际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观点、方法,更好地保存传统节日、继承传统习俗、弘扬传统节日,把乡村传统节日文化更好融入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和乡村文化建设,进一步促进乡村全面振兴。
传承并弘扬传统节日是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亟需研究的重要课题,应该从多个角度、采取多种措施加强传统节日的保护保存、创新运用,更好地传承传统节日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一是加强顶层设计,继续实施传统节日振兴工程。传统节日是长期积累逐步形成的生活习俗,很多环节和仪式都是约定俗成的,对于人们的日常生活有特殊的意义。传承传统节日应该加强顶层设计。要继续实施传统节日振兴工程,不断推动传统节日更加适合人们今天的生活需求,进一步丰富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等传统节日内涵,深度挖掘蕴藏其中的文化意蕴,不断赋予传统节日新的节日习俗、丰富其新的节日形式。同时,进一步传承好少数民族特有的传统节日,如彝族的“火把节”、苗族的“苗年节”、瑶族的“盘古王节”、布依族的“六月六”、水族的“端节”等,从顶层设计上,不断完善传承传统节日制度安排,进一步丰富传统节日的内涵、环节、仪式,尤其是文化意蕴、服装服饰、传统美食、纪念物品等,从而通过传承传统节日,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二是加强教育引导,不断增强传承传统节日的文化自信。传统节日蕴藏着丰富的文化思想、文化形式,要加强对传统节日的教育,通过课堂讲授、主题活动、社会实践等方式,大力推广传统节日,引导人们了解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熟悉传统节日所具有的文化形式,从而不断增强传统节日的文化自信,形成人人热爱传统节日、人人愿意传承传统节日的良好氛围。注重加强与传统节日联系密切的传统礼仪、二十四节气、十二生肖和传统饮食的传承和现实生活运用,把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不断融入日常生活。“要努力从中华民族世世代代形成和积累的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和智慧,延续文化基因,萃取思想精华,展现精神魅力。”加强传统节日的教育引导、逐步形成传承和运用传统节日的浓重气氛,可以进一步强化对传统节日的认同,从而不断增强传承传统节日的文化自信。
三是注重统筹推进,深入挖掘传统节日文旅价值。传承传统节日要重视对传统节日的开发运用,要注重统筹传统节日潜藏的文旅价值,结合区域实际、乡村实际,大力发展传统节日乡村文化旅游,充分利用传统节日的风俗魅力和当地历史文化资源优势,加强统筹协调、统筹规划,设计推出传统节日文旅产品和传统假日旅游线路,引导游客在文化旅游中感知传统节日的文化魅力。注重传统节日文化与“村BA”和“村超”等有机结合,推动群众体育赛事与传统节日文化融合发展,培育符合现代人需求的传统节日文化产品。要进一步推进传统节日礼仪服装服饰项目,深度挖掘民族独特文化魅力的系列特色物品、饮食文化、歌舞文化,注重统筹考虑、体系化推进,更加深入挖掘传统节日文旅价值,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四是融入现代理念,创新运用传统节日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创新传统节日才能更好地传承传统节日,要不断将现代理念融入传统节日,在保存传统节日的基础上,更要传承好、弘扬好传统节日,特别是注重将现代化的生活理念、生活习惯融入传统节日,实现传承节日与现代生活理念、生活方式的高度融合,特别是要将网络化、信息化、数字化等科学技术运用到传统节日的保存、传承、推广和运用过程中,赋予传统节日以现代化的气息,实现对传统村落更好的保护、传统文化印迹更好的保存、传承节日形式更多彩的展现,更好的传承传统节日,不断将现代理念融入传统节日的转化过程,助力建设农业农村现代化,加快乡村全面振兴。
五是培养传统节日传承人,健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弘扬传统节日。传统节日内涵丰富的文化内容、文化价值、文化形式,如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中元节等传统节日也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极大的价值,需要传承好、运用好。要加大春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培养力度,传承传统节日保存、继承、创新就离不开人,要注重传承人的培养,从家庭、学校、社会等多角度来营造传统节日传承人培养的良好氛围,借助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研修培训计划,进一步培养传承传统节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不断提升传承人技能艺能。要不断加强传统节日传承人梯队建设,促进传统传承人培养方式和现代教育体系相结合,不断扩大传统节日传承人队伍。通过大力培养传统节日传承人来进一步传承好、弘扬好传统假日,大力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六是创造性运用传统节日形式,助力全面乡村振兴建设。要结合生活实际、现实需要,进一步采用多种措施,丰富传统节日的形式,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要下大力气,保存好、传承好、运用好传统节日的形式,将传统节日形式的保存、传承、创新与乡村全面振兴有机结合起来,不断结合实际需要、运用新的形式,进一步探索传统节日的创造性运用,特别是将传统节日与服装礼仪、特色饮食、文旅产品、商业旅游等结合起来,不断推进传统节日形式的创新运用,助力全面乡村振兴建设。
(作者单位:贵州师范大学求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