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通讯员 吴玲 潘文 吴和慧) 时下,位于剑河县仰阿莎街道的幸福社区中药材综合种植基地,50亩芍药迎来第二次花期,不仅成为游客争相前往的网红打卡地,还是幸福社区集体经济创收的重要渠道。
据仰阿莎街道幸福社区第一书记吴和慧介绍,该基地主打枳壳套种芍药,依照现在的长势来看,预计每年亩产收益1万多元。目前,该基地每年能辐射带动社区居民就业50-60人次。
幸福社区是剑河县2017年“十三五规划”易地移民搬迁安置点之一,为剑河县易地移民搬迁规模最大、人口最多的集中安置区,1000多户7000余名百姓在此安居。
“搬得出”还需“稳得住”。为帮助社区现有的3890名劳动力增收,近年来,该社区“两委”提出“化整为零”“合零为整”思路,从既要抓住社区群众个人创收这个要点,又要不断壮大社区集体经济这个关键出发,做足“稳”字文章。
“百姓幸福指数高不高,关键是看老乡的腰包。我们一方面通过引进帮扶车间帮助老百姓实现家门口稳定就业,另一方面我们会利用闲散地发展产业,不断壮大社区集体经济,实现每年给老百姓的分红资金不断提高。”吴和慧说。
目前社区已引进6家帮扶车间企业,200余名居民在家门口实现稳岗就业。与此同时,社区还开发了334个公益性岗位,并将15亩空地划分为382块“乡愁菜园”,发展庭院经济。此外,社区还搭乘东西部协作、上级帮扶等东风,利用周边荒土闲地,发展枳壳套种芍药、食用菌、菊花等产业项目,在壮大社区集体经济的同时,吸纳1000多名居民在产业后期管理、销售等环节中就业增收。
近年来,幸福社区多点发力、“花开不断”,让稳岗就业、闲散经济、产业发展“三辆马车”并驾齐驱,不断壮大社区集体经济,鼓足群众腰包。
望着中药材基地里长势喜人的芍药和枳壳,吴和慧信心满满地告诉笔者:“我们发展的这些产业项目有五年的分红期,去年已经开始分红,我们很有信心能够争取更多分红资金给社区群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