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余天英 通讯员 姜本灵) 近日,记者从黔东南州农业农村局获悉,今年来,我州认真贯彻“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围绕省、州相关工作部署,立足资源禀赋,积极探索产业发展新模式,着力加强特色肉牛产业发展。截至目前,全州牛存栏51.4万头,出栏8.15万头,产量1.06万吨,产值8.6亿元,50头规模以上肉牛养殖主体405个,适度家庭牧场1036个。
党员先锋引领,推动肉牛产业政策宣传。在肉牛产业发展中,州肉牛产业专班通过整合全州农技党员优势,宣传动员“四乡”人才(大学生到乡、能人回乡、农民工返乡、企业家入乡)和退役军人,组织他们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培训,让他们学好肉牛养殖技术、动物防疫等相关知识,用科技推动养殖进步,带动农民增收致富。截至目前,共组织开展政策宣传、培训53场次3000余人。
党员先锋示范,推广肉牛养殖新模式。锦屏县敦寨镇罗丹村通过“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运营模式,采取“种养结合-农牧循环-持续发展”的现代生态养殖方式,发展肉牛养殖产业,实现农民增收和环境保护“双丰收”,为全州肉牛产业发展提供经验借鉴。
党员先锋助力,优化肉牛产业服务体系。天柱县农业农村部门组建党员服务队,探索“六方合作”金融扶持养牛新模式,与企业、保险公司、银行等强化合作,解决养殖农户资金难、技术弱问题。积极组织养牛户参与政策性保险,给养牛户吃下定心丸。养殖农户还可以根据自身需要选择商业保险,最高赔付比例可达100%,有效降低牛发病死亡、自然灾害等风险。
党员先锋带动,强化肉牛产业链协同发展。镇远县按照“专业化合作、社会化服务、产业化经营、融合化发展”模式,创办“小牛超市”。如今的“小牛超市”已成为集“牛源优质、防疫严格、价格透明、农户自选、公司承保、当场放款、保底回收、资金回笼”为一体的综合服务体系,赢得了广大肉牛养殖户的一致好评。该县有2家肉牛养殖重点企业入选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认证名单,发展肉牛特色餐饮门店30余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