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4年06月05日

以系统化思维培育创新文化

□ 王召侠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培育创新文化,弘扬科学家精神,涵养优良学风,营造创新氛围。这为创新文化的培育指明了方向。2023年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大力培育创新文化。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地方考察时提出“新质生产力”,并强调创新起主导作用。这都为创新文化在普通百姓中普及、在基础制度中践行提供了时代契机。

一、创新文化的系统化建设

以系统化思维研究创新文化,它包括四个递进层次的内容:创新的物质文化、行为习俗、制度文化和价值观文化。创新物质文化是指以物质方式展示的创新成果、关于创新的常识知识和创新人物事迹等;创新行为习俗是指创新成为人们日常习惯性行为;创新制度文化是指保护创新、畅通创新等的规章制度甚至法律;创新价值观是指在精神层面具有创新内驱力的价值观。

创新文化的培育不仅要在全社会大力宣传引导,还要在百姓日常行为中形成习惯,建立健全各种保护创新的制度支持创新持续发展,最终要落实到人们价值观念中树立创新意识。创新文化的形成能够为孕育创新思维、触发创新潜质、维持创新活力提供良好的创新环境和氛围,也能够唤起百姓巨大创造内驱力和高度创新自觉性,主动开展各种创新活动。

二、培育系统化创新文化

事物是普遍联系、相互依存的,培育创新文化也要从创新所涉及的各部分、要素入手,坚持系统观念,从以下四个层次整体性推进。

(一)加强对创新文化的宣传教育普及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要在全社会树立“以创新贡献论英雄”的价值观念及创新英雄群体,引导更多的人从事科研,尊重知识,把科技和人才作为最重要战略资源,把创新作为政策制定的核心因素。

在科研领域,弘扬“爱国、创新、求实、奉献、协同、育人”的科学家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具有强烈的爱国情怀,是对我国科技人员第一位的要求。同时因为创新的特性,科研工作者的创新文化更需要有尊重打破常规、独辟蹊径,包容标新立异和挫折失败,鼓励挑战权威、鼓励后来居上的文化和尊重人才、尊重一流人才的价值观,大力宣传科学理性精神。引导大家不以金钱和职位等级而是以技术成就确定人们的社会地位、薪水层级和休闲时间,给予科研工作者充分的尊崇。

在教育领域,要涵养严谨求实、诚信正直的优良学风。严谨求实的学风有助于严格、严谨、严密的一丝不苟搞学术;诚信正直的学风是学术研究的基石,不捏造数据和文章,不剽窃他人的研究成果,是属于学术道德领域的要求。只有先在学术领域涵养优良学风,才能为将来的科技研究奠定良好道德基础。

(二)让百姓创新成为日常习惯

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背景下,各个国家积极应对。为在竞争中有更多优势,要求快速提升全体国民的科学素养,在产学研用中担任科技发展的重要力量。这种全球竞争态势下,国内普通百姓要把创新真正内化为自觉,时时想着创新、处处彰显创新、事事体现创新。只有创新成为一种日常习惯,人们才会在工作和生活中以创新的思维惯性说话、办事、想问题。

为了养成创新的思维习惯,普通百姓要在日常工作中,保持对工作的热爱,保持对问题的敏感,保持对自我的反省,抛弃主观先入的定式,随时创新方式方法,哪怕创新只是一点点,天长日久,量变会转化为质变。同时,还要在工作生活中主动学习,常思能力不足、常怀本领恐慌、常找学习差距,始终保持强烈的求知欲望和积极的进取精神,持之以恒地学习、一丝不苟地钻研,大胆跳出一般化思维的圈子,善于从多角度、多维度寻找解决方案。当然日常生活工作中的创新可以随时创新,但不是随便创新,要尊重科学规律,才能越变越好,创新也会慢慢成为习惯。

(三)建立健全支持创新的制度体系

制度建设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当社会日益重视创新的主导作用时,保护创新、畅通创新体系的制度建设将会越来越健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最紧迫的是要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最大限度解放和激发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所蕴藏的巨大潜能”,要求“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形成支持全面创新的基础制度”。

目前,我国正在进一步深化全方位的体制机制改革,释放制度性创新活力,如进一步健全举国体制,举全国之力,推动关键核心技术的攻关;进一步推进科技和金融的结合机制;进一步打通科技转化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的通道;进一步建立竞争机制、开放机制、激励机制,使得创新人才的作用得以充分发挥;进一步完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为干部大胆创新探索撑腰鼓劲;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改变传统的管理体制和监管模式,坚持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更多地为各类创新主体松绑减负、清障搭台。

(四)树立创新内驱力的价值观

人的内驱力是指内心深处对某种目标或愿望的强烈追求,它能激发积极性和主动性,促使人们克服困难、实现目标。它具有持久性、稳定性和可靠性。具有创新内驱力价值观的人往往对创新有执着的追求,为了实现更好的目标,能够本能的激发内在的动力和激情,以更加开放的心态和积极的态度,自我学习和自我提升,主动追求卓越。当具有创新内驱力的群体越来越壮大时,会更彻底激发社会的创新活力,国家走向科技强国的步伐会更快。

具有创新内驱力的人一般具有三个基本表现:第一,敢于冒险,也愿意承担失败的风险。因为他们相信,只有通过不断尝试和冒险,才能获得突破性的创新。如今的社会,也在逐渐对创新的失败给予宽容的氛围,因为只有总结失败的教训,不断改进和优化创新的过程,才更接近正确的路径。第二,不满足于现状,并不断学习。为了追求更好的解决方案和更高的目标,他们往往不断学习,并跳出常规思维模式,突破传统的观念和方法,灵活运用不同的思考方式,挖掘出新的问题和解决方案。因为他们深信,只有追求卓越,才能够实现真正的创新。第三,具备坚持不懈的品质。他们对于自己的创新想法和目标有着持久的追求,即使遇到困难和阻力,也能够坚持不懈地前进。

(作者单位:中共贵州省委党校)

--> 2024-06-05 1 1 黔东南日报 c255784.html 1 以系统化思维培育创新文化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