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种时节,在“国家级水稻制种大县”——岑巩,夏种、夏管工作正在如火如荼开展。在这里,制种企业凭借先进的技术设备,推动制种水稻的智能化、工厂化和机械化生产,为优质高产注入强大动力。
岑巩县水稻制种历史悠久,可追溯到1976年,先后荣获“国家级杂交水稻种子生产基地县”和“国家级水稻制种大县”的美誉。多年来,该县紧紧抓住国家新一轮水稻制种大县奖励政策的机遇,将制种水稻产业作为主导产业,大力发展。
该县不断完善产业基地设施设备,建成了11个产地服务中心,包括精选、烘干、收储、转运等功能。不仅如此,该县还建立了工厂化育秧中心和智慧制种物联网系统,实现了基地的数字化管理,精准控制制种全过程。
农业机械也发生了显著变化,从小型、低档次向大型、高效能转变。如今,该县制种水稻实现了研发、生产、加工、仓储、销售的全产业链发展,种植面积常年稳定在3万亩以上,每年可向市场稳定提供优质水稻良种800余万公斤以上。这些优质种源为国家粮食安全提供了坚实保障。
今年,该县计划发展水稻制种面积4万亩,涉及多个乡镇(街道)。预计可实现产值1.8亿元,加工后产值预计可达2.4亿元。这一计划的实施,无疑将推动该县制种水稻产业迈向更高水平。这一切的实现,科技的力量起到了关键作用。智能化、工厂化和机械化的生产方式为制种水稻的优质高产提供了有力支撑。同时,岑巩县以坚定的步伐,扛稳扛牢粮食安全的重任,大力发展杂交水稻制种产业,打造出一片充满希望的田野。
(备注:1亩=0.0667公顷)
○ 黔东南州融媒体中心记者 姚宁 通讯员 杨云 罗慧 周文政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