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4年06月12日

镇远县猛溪村:

“龙舟精神”赋能产业振兴

本报讯 (记者 邱力 周天亮) 鼓声雷动,喊声震天。近日,在镇远县城的氵舞 阳河龙舟赛道,数十艘来自全县各乡镇村的龙舟正在河中如箭般来回穿梭。在这些龙舟队伍中,记者看见了猛溪村龙舟队的身影。

地处氵舞 阳河畔的镇远县蕉溪镇猛溪村,过去因为经济落后,只能在岸上看别人划龙舟。脱贫摘帽后,2021年,村里组建了自己的龙舟队,终于能在端午节一展身手。

如今,赛龙舟热度持续攀升,点燃小山村经济发展新“引擎”

田丰其是猛溪村龙舟队里的鼓手,除了每天和队友们训练磨合,熟悉赛道,他还要抽时间回村打理家中那18亩西瓜地。眼下,地里的第一批西瓜开始上市。预计一亩可产西瓜1500公斤,按两元左右的行情来算,田丰其家的西瓜种植今年大约可收入5万元。像田丰其这样的村民,赛龙舟时是主力队员,平时则是田间地头的好把式。

“家里的一亩三分地有瓜有果,腰包里有钱了,划起龙舟来更攒劲,日子更有盼头。”田丰其高兴地说。

猛溪村有了自己的龙舟队后,村民的精气神一下子提了起来。村“两委”趁热打铁,动员大家拿出赛龙舟的干劲,把村里的产业发展起来。村支书周文祥召集村民开会,又带着村干挨家挨户走访动员。

“我当时就对我们的龙舟队员说,如果再像从前一样对产业发展提不起精气神,拿不出干劲,我们猛溪龙舟队干脆就地解散。”周文祥回忆当时的情景,语气里仍有种不把产业发展起来誓不罢休的决绝。

龙舟队在,精气神就在。村干带头动员鼓劲,猛溪村村民身上那种不服输的赛龙舟精神被激发出来。两年时间,猛溪村的产业从无到有,先后在大王坝种植80亩连片大棚西瓜,亩产经济效益可达8000元。在岩科组种植100余亩本地接桃,亩产可达5000元。由于该村人多地少,发展种植业无法形成规模,而养殖业又受到氵舞 阳河保护政策所限不能实施。村“两委”结合猛溪村被定为州级乡村示范点这一契机,找到了新的产业发展路子。如今,村里依托氵舞 阳河自然风光优势,兴建了四家乡村民宿。这些临河而建的民宿成了氵舞 阳河畔一道美丽风景线。

“我们民宿每到节假日客房就被预定爆满,平时也有许多客人来游玩。这下子,村里有人种瓜种果有钱赚,民宿也有好收入,我特别开心。” 猛溪村“听荷轩”乡村民宿负责人周长智兴奋地说。

村民们在产业发展的路上就如同在划龙舟的赛场上,你追我赶各展其技。针对眼下西瓜、结桃种植管理病虫害的防治等方面,以及即将启动的荷花塘养殖甲鱼项目所遇到的问题,县里派驻村里的农技专家为村民作现场培训和技术指导,为大家答疑解惑。

“一听说要培训,村民们就非常积极,有一种不服输的劲头。” 州农业科学院驻猛溪村工作队员陈胜红对该村悄然发生的变化感同身受。

“这种劲头就是我们猛溪村的赛龙舟精神:团结奋斗、力争上游、找准产业、缩小差距。我们要把这种赛龙舟精神转化为乡村振兴、产业发展的动力。”猛溪村第一书记吴高爽坚定地说。

猛溪村的赛龙舟精神不仅是写在墙上的几句标语,也是全体村民产业发展道路上的“行动指南”。

“赛龙舟、齐出力、一条心、产业兴!”正如猛溪村龙舟队队员在每一次登上龙舟操起船桨时,都要齐声喊出的这句口号一样,如今,世世代代生活在氵舞 阳河边的猛溪村村民,正以“龙舟精神”赋能产业发展,以奋进姿态擘画乡村振兴新蓝图。

(备注:1亩=0.0667公顷)

--> 2024-06-12 镇远县猛溪村: 1 1 黔东南日报 c256585.html 1 “龙舟精神”赋能产业振兴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