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4年06月12日

在书中追寻相同困境的挣扎和思考

—— 品读《静静的顿河》

凯里市第一中学 2315班 杨一潇

《静静的顿河》是前苏联作家米哈伊尔·肖霍洛夫的代表作品,以顿河哥萨克格里高力·麦列霍夫的故事为主线:年轻时与阿克西妮娅的爱情,入伍参战的经历,负伤疗养后的思想觉醒,以及后来革命战争时期两次加入红军、两次加入白军的摇摆不定。最终,格里高力回到家乡,他所拥有的一切都已不再,哥哥战死了,父亲母亲早已去世,女儿得病死了,妻子娜塔莉亚因打掉胎儿而死,情人阿克西妮娅在逃亡时中枪而亡,只剩下了自己唯一的儿子米沙特卡……书中贯穿了二月革命、十月革命、革命战争等俄罗斯历史上的大事件,既有宏大的历史场景,也有朴实的日常生活;既有对战争摧残的田野的速写,也有对宁静美好的自然风光的白描。

关于战争的评论:

“实际情况却是这样的:一些还没有熟练掌握杀戮其同类本领的人们怀着极端的恐怖,在战场上偶然相遇,便厮杀、混战,胡砍乱杀了一阵,自己也人马俱伤,被杀死别人的枪声吓坏了的人们四散逃去,精神受到严重创伤。 这被誉为‘功勋’。”

“上校又讲了些话。他在斟酌字句,想激起人们的民族自豪感。可惜此时此刻呈现在成千的哥萨克眼前的,并不是沙沙响着倒在脚下的敌人的旗帜,而是他们日常的、熟悉的生活;大声呼叫哀号的老婆、孩子、情人;没有收完的庄稼,荒凉的村庄、市镇…… ”

格里高力在亲手砍杀了一个奥地利人后,寝食不安,对哥哥彼得罗说“我这会儿就像一个半死不活的人……好像在磨盘底下碾过一阵,磨盘把我碾够了,又吐了出来。 ”

但在这些描写之中,还漂浮着肖霍洛夫的人道主义理想,对正义和公平的追求:

“问题不在于称号,而在于正义。人民需要正义。但是大家都在葬送正义,掩埋正义,说正义早就死了。”

“在荒乱年月里,不要苛责自己的兄弟。”

“他们以为——哥萨克只有一根鞭子,他们认为——哥萨克野蛮,哥萨克没有灵魂,只有个像玻璃瓶子似的玩意儿,可是我们都是跟他们一样的人:咱们哥儿们也同样喜欢娘儿们,热爱姑娘,为自己的伤心事痛哭,见了别人高兴就嫉妒……”

还有对人与人之间缺乏沟通的感慨:

“虽然咱们俩躺在同一个散兵坑里,但人心隔肚皮,这会儿我不知道你在想什么,你也不知道我在想什么……”

以及等等等等。

读《静静的顿河》,如同饮下一杯香醇的伏特加酒,入口是火烧般炽热的辣,辣味散去后,回味是春雨甘露的甜,却又夹杂着一丝丝的苦涩。时过境迁,也许哥萨克们不用再耕种广袤的土地,纷纷走进现代化的办公室和加工厂;不再驰骋战马,而是开起了小汽车和摩托;不再哼唱哥萨克的古歌,而纷纷投向现代西方流行乐之时,这本书仍然有其存在的意义,俄乌战争远远还未结束,战火硝烟依旧未从哥萨克草原上散去;现今交流的方式越来越多样化,人与人之间却越来越缺乏沟通;贫富差距拉大,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的寡头政治下,人民的出路又在哪里?莫斯科恐袭,极端主义和恐怖主义重新抬头。当选择越来越多样,人却越来越迷茫……

同样的迷茫,同样的徘徊,同样的困惑在本书中都可以找到,虽然没有一个明确的答案,但也许,对相同困境的挣扎和思考,会给我们带来或多或少的启示吧。

指导老师:隆芳

--> 2024-06-12 —— 品读《静静的顿河》 1 1 黔东南日报 c256606.html 1 在书中追寻相同困境的挣扎和思考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