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通讯员 杨湘 龙倩 吴蓉) 5月的天柱县白市镇汶溪村,一片丰收的繁忙景象。
走进温室大棚,一股清新的香味扑鼻而来。放眼望去,一株株碧绿的黄瓜苗沿着细绳不断向阳爬升,硕大的绿叶下悬挂着一根根成熟的黄瓜,在绿茵深处,一个个全副武装的村民正忙着采摘黄瓜、装筐搬运。在另一边仓库里,工人正按等级把黄瓜装箱、过秤,放置到冷库,准备发往广州蔬菜市场。
“这几天黄瓜采摘根本忙不过来,每天有十几个人在现场采摘,最多一天采摘5000公斤。”技术员满海立说,眼下正是黄瓜大量上市之际,这里的黄瓜成熟较早,品质较好,深受消费者青睐,行情很不错。
满海立经营管理大棚已有20多年的经验,对大棚生产管理技术非常了解,尤其对蔬菜的种植技术掌握更加娴熟。据他介绍,基地的60亩黄瓜主要是采取水肥一体化滴灌系统和覆膜的方式种植,40-45天就可以成熟上市,采摘期可持续2个月。亩产量在1万公斤至1.5万公斤之间,总产量在65万公斤左右。
大棚黄瓜产业的兴起,不仅为农户带来可观的经济收入,还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栽种、管护、包装等环节都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投入,为当地村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今年63岁的杨秀梅从整地、铺地膜、移栽、打枝到采摘一直在基地务工,平均一个月收入2000余元,既能照顾孙子,又实现了在“家门口”再就业。
“等黄瓜大量上市时我们每天可能就要上班11个小时,一个小时10元钱,一天能挣这么多钱我很满意。”杨秀梅一边忙着对黄瓜进行分级装箱一边说。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近年来,白市镇通过优化产业结构,稳步推进大棚作物种植,采用轮作、间作、套种等模式,实现一地多用、一棚多季、一年多收,让更多村民依靠“菜篮子”鼓起“钱袋子”,助力乡村蓬勃发展。
(备注:1亩=0.0667公顷)